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5的文章

古蘭經中文譯本比較

圖片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古蘭經中文版和聖經中文版一樣,存在很多譯本,茲挑選其中數本進行比較。 古蘭經的中文譯本 在中國及華語地區的穆斯林社群和學術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古蘭經原文以阿拉伯語寫成,伊斯蘭教強調其神聖性,翻譯通常被視為對原文的解釋而非替代,因此不同譯本在語言風格、忠實度及文化適應上存在差異。 以下對幾個主要的古蘭經中文譯本進行比較,涵蓋其背景、特點及適用場景: 1. 馬堅譯本(1950年代) 背景: 馬堅(1906-1978),中國著名穆斯林學者,回族,雲南人,北京大學教授。其譯本於1949-1958年間完成,198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是中國最廣泛使用的古蘭經中文譯本。 特點: 語言風格:文白相間,典雅且流暢,接近現代漢語,適合一般讀者。 忠實度: 力求忠於原文,參考阿拉伯語原文及多種註釋(如塔夫西爾),保留伊斯蘭教術語的阿拉伯語音譯(如「安拉」「伊斯拉目」)。 文化適應: 考慮中國穆斯林的語言習慣,融入漢語文化語境,但避免過度本地化。 註釋: 包含簡要註釋,解釋背景和術語,學術性較強。 優點: 語言優美,學術嚴謹,廣受中國穆斯林和學者認可,常用於宗教教育和研究。 缺點: 部分用詞較古雅,對現代年輕讀者可能略顯生硬。 適用場景: 宗教學習、學術研究、穆斯林社群日常使用。 2. 王靜齋譯本(1930年代) 背景: 王靜齋(1879-1949),中國回族阿訇,早期伊斯蘭學者,1931年完成首個完整古蘭經中文譯本,1943年修訂出版。 特點: 語言風格:文言文為主,帶有濃厚的古典漢語色彩,反映民國時期學者的語言風格。 忠實度: 基於阿拉伯語原文,參考波斯語和 Urdu 語譯本,但受當時翻譯條件限制,部分內容稍有簡化。 文化適應: 大量使用漢語傳統詞彙,如將「安拉」譯為「真宰」,試圖與中國儒道文化融合。 註釋: 註釋較少,側重直接翻譯,學術性不如馬堅譯本。 優點: 開創性強,為早期中文古蘭經翻譯奠定基礎,適合研究中國伊斯蘭本地化歷史。 缺點: 文言文風格對現代讀者閱讀門檻較高,部分術語過於本地化,可能偏離原文意涵。 適用場景: 歷史研究、中國伊斯蘭文化研究,普通讀者較少使用。 3. 林松譯本(1989年) 背景: 林松,中國回族學者,其譯本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旨在提供更通俗易懂的版本。 特點: 語言風格:現代漢語,簡潔明快,注重通...

聖經與古蘭經的比較

圖片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伊斯蘭晚於猶太教與基督教,其古蘭經記載了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討特拉(妥拉,摩西五經)與新約聖經引支勒(福音書)部份記事。但是古蘭經與聖經截然不同。 古蘭經與聖經(包括希伯來聖經/舊約和新約)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兩大核心經典,雖然它們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但也有顯著的差異。 以下是對兩者在起源、結構、內容、神學觀點及角色等方面的比較,力求簡潔而全面: 1. 起源與傳遞 古蘭經:起源: 伊斯蘭教認為古蘭經是真主(安拉)通過天使加百列(吉卜利勒)向先知穆罕默德啟示的文字,於公元610-632年間在麥加和麥地那逐步傳下。 語言: 以阿拉伯語寫成,伊斯蘭教認為其原文是神聖且不可更改的。 傳遞: 穆罕默德口傳啟示,其弟子記錄並在穆罕默德去世後由哈里發奧斯曼編纂成標準版本,現今全球統一。 性質: 被視為真主直接的話語,無人為編輯,強調其純粹性和完整性。 聖經: 起源: 聖經分為舊約(希伯來聖經,猶太教經典)和新約(基督教特有),由多位作者在數世紀內撰寫,約從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100年。 語言: 舊約主要以希伯來語和少量亞蘭語寫成,新約以希臘語為主。 傳遞: 聖經由眾多作者(先知、使徒等)撰寫,經多次抄錄、翻譯,存在不同版本(如《七十士譯本》、《武加大譯本》)。 性質: 基督徒認為聖經是神啟示的,但由人類記錄,包含歷史、詩歌、預言等多種文體。 2. 結構與內容 古蘭經: 結構: 共114章(蘇拉),按長度大致由長到短排列(非按啟示順序),每章分為節(阿亞)。內容涵蓋信仰、道德、法律、故事等。 內容: 包括對真主獨一性的強調、先知故事(如亞伯拉罕、摩西、耶穌)、末日審判、倫理指導和法律規範。無線性敘事,注重詩意與修辭。 人物: 提及亞當、摩西、亞伯拉罕、耶穌等,但未明確提及如夏娃之名,角色描述與聖經有差異。 聖經: 結構: 分為舊約(39卷,含創世記、詩篇等)和新約(27卷,含四福音書、使徒行傳等),按類型和歷史順序排列。 內容: 舊約記述上帝與以色列民族的關係、律法、預言;新約聚焦耶穌的生平、教導及早期教會。包含歷史敘事、律法、詩歌、書信等。 人物: 詳細描述亞當、夏娃、摩西、耶穌等,角色和故事細節更具連續性和歷史背景。 3. 神學觀點 上帝觀: 古蘭經:強調真主(安拉)的絕對獨一(Tauhid),否定三位一體,認為真主超越一切,無形...

古蘭經2章提及麥爾彥(馬利亞)生下爾撒(耶穌)爾撒 承認是童貞女受孕出生但不承認爾撒釘十字架死而復活

圖片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伊斯蘭認為基督教的新約聖經是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的延續,古蘭經則是它們的完成。伊斯蘭創立於7世紀初年,比猶太教晚了2500多年,比基督教晚了600多年。古蘭經有記載舊約與新約的故事,但是過程與結果和啟示不同。爾薩(耶穌)的故事與地位的認定不同。 關鍵要點 古蘭經在Surah Al-Imran 3:42-47和Surah Maryam 19:16-33(特別是19:20-21)提到賣爾彥(馬利亞)以童貞女身份受孕生耶穌,這被廣泛接受。 研究顯示,伊斯蘭教視耶穌為先知和使者,地位高但低於穆罕默德,而且否認其神性。證據傾向於認為伊斯蘭教否認耶穌被釘十字架,認為他被真主升天,未死亡,也無基督教意義的復活。 童貞受孕的經文 古蘭經明確提到馬利亞以童貞女身份受孕生耶穌,相關經文包括Surah Al-Imran 3:42-47和Surah Maryam 19:16-33,特別是19:20-21,描述馬利亞問天使如何能生子,天使回答這對真主來說很容易。 耶穌的地位 在伊斯蘭教中,耶穌被視為先知和使者,尊稱為「阿爾-麥西哈」(Messiah,彌賽亞),但不被視為神,地位低於穆罕默德。相關經文如3:59和5:73-75強調耶穌是人類,非神聖存在。 十字架與復活 伊斯蘭教根據Surah An-Nisa 4:157-158否認耶穌被釘十字架,認為他被真主升天,未死亡。Surah Maryam 19:33提到末日的普遍復活,但無基督教意義的復活。 古蘭經中馬利亞童貞受孕的記載 古蘭經多次提到麥爾彥(馬利亞,Maryam)以童貞女身份受孕生下爾撒(耶穌,ʿĪsā),這被視為真主的奇跡,強調真主全能的證據。具體經文包括:Surah Al-Imran (3:42-47):這段經文描述天使向馬利亞報喜,告知她被選為真主的僕人和使者,並將生下名為「阿爾-麥西哈」(Messiah,彌賽亞)的兒子。當馬利亞問及如何能生子時,天使回答:「當主下令一件事時,他只需說『存在』,它就存在了。」這暗示了耶穌的誕生是超自然奇跡,而非通過正常人類繁衍。 根據Mary in Islam,這一事件被視為真主權能的標誌。Surah Maryam (19:16-33):這一章專門以馬利亞命名,詳細描述了她的經歷。特別是19:20-21,馬利亞問:「我怎能有兒子,既然沒有男人觸...

穆罕默德與猶太人和基督徒争辯大家同信一神 但猶太人與基督徒走偏差

圖片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古蘭經記載穆罕默德與猶太人和基督徒争辯說,大家信奉的是同一位神,猶太人與基督徒卻走偏差,違背了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傳下來的獨一神論信仰。文末有專有名詞註釋。 一、同信一位獨一真神 《古蘭經》明確表示,穆斯林與猶太人、基督徒(統稱「有經之人」)信奉同一位神,強調一神教的源。 以下是關鍵經文:古蘭經 2:136(牲畜章)(馬堅譯本):「你們說:『我們信我們所受的啟示與你們所受的啟示,我們的與你們的神是同一個神,我們只順服祂。』」 分析:穆罕默德回應猶太人和基督徒,強調穆斯林信奉的真主與《討拉特》和《引支勒》的神相同。 上下文(2:135)顯示,猶太人和基督徒要求穆斯林改宗,穆罕默德反駁,稱伊斯蘭遵循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正統」信仰 ,是純粹一神教的正確延續。「我們只順服祂」暗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有所偏差。 古蘭經 3:64(儀姆蘭的家屬章)(馬堅譯本):「你說:『有經的人啊!讓我們聚於共同的言辭——我們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祂……』」 分析:這段經文邀請猶太人和基督徒回歸共同的一神信仰,強調真主是唯一的神,與穆薩(摩西)和麥西哈(爾撒,耶穌,彌賽亞)傳達的神一致。它批評教義偏差,如基督教的三位一體 ,呼籲放棄「以物配主」。 古蘭經 29:46(蜘蛛章)(馬堅譯本):「你們不要與有經的人爭論,除非以最優美的方式……你們說:『我們信我們所受的啟示和你們所受的啟示,我們的神和你們的神是同一個,我們是順服祂的。』」 分析:這段經文重申穆斯林與有經之人信奉同一位神,呼籲和平對話,認可《討拉特》和《引支勒》的神聖起源,但強調伊斯蘭的順服(Islam)是正確方式。 總結: 經文 2:136、3:64、29:46 表明穆罕默德與猶太人、基督徒信奉同一位神,但因教義偏差和拒絕最終啟示,三大宗教分道揚鑣。 二、為何猶太人和基督徒「走偏差」 《古蘭經》認為猶太人和基督徒偏離了純粹一神教,未能遵循穆薩(摩西)、麥西哈(爾撒,耶穌,彌賽亞)及其母親麥爾彎(瑪利亞)的原始教導,且拒絕《古蘭經》作為最終啟示。 1. 猶太人的偏差 違背盟約(5:12-13): 「真主確已與以色列的後裔締約……但他們因犯罪而違背盟約,故我詛咒他們,使他們的心剛硬,他們篡改經文,忘記了他們所受的勸戒。」 猶太人通過穆薩(摩西)接受《討拉特》,但被指誤解或篡改其內容,拒絕穆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