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與古蘭經的比較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伊斯蘭晚於猶太教與基督教,其古蘭經記載了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討特拉(妥拉,摩西五經)與新約聖經引支勒(福音書)部份記事。但是古蘭經與聖經截然不同。
古蘭經與聖經(包括希伯來聖經/舊約和新約)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兩大核心經典,雖然它們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但也有顯著的差異。
以下是對兩者在起源、結構、內容、神學觀點及角色等方面的比較,力求簡潔而全面:
1. 起源與傳遞
古蘭經:起源:
伊斯蘭教認為古蘭經是真主(安拉)通過天使加百列(吉卜利勒)向先知穆罕默德啟示的文字,於公元610-632年間在麥加和麥地那逐步傳下。
語言:
以阿拉伯語寫成,伊斯蘭教認為其原文是神聖且不可更改的。
傳遞:
穆罕默德口傳啟示,其弟子記錄並在穆罕默德去世後由哈里發奧斯曼編纂成標準版本,現今全球統一。
性質:
被視為真主直接的話語,無人為編輯,強調其純粹性和完整性。
聖經:
起源:
聖經分為舊約(希伯來聖經,猶太教經典)和新約(基督教特有),由多位作者在數世紀內撰寫,約從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100年。
語言:
舊約主要以希伯來語和少量亞蘭語寫成,新約以希臘語為主。
傳遞:
聖經由眾多作者(先知、使徒等)撰寫,經多次抄錄、翻譯,存在不同版本(如《七十士譯本》、《武加大譯本》)。
性質:
基督徒認為聖經是神啟示的,但由人類記錄,包含歷史、詩歌、預言等多種文體。
2. 結構與內容
古蘭經:
結構:
共114章(蘇拉),按長度大致由長到短排列(非按啟示順序),每章分為節(阿亞)。內容涵蓋信仰、道德、法律、故事等。
內容:
包括對真主獨一性的強調、先知故事(如亞伯拉罕、摩西、耶穌)、末日審判、倫理指導和法律規範。無線性敘事,注重詩意與修辭。
人物:
提及亞當、摩西、亞伯拉罕、耶穌等,但未明確提及如夏娃之名,角色描述與聖經有差異。
聖經:
結構:
分為舊約(39卷,含創世記、詩篇等)和新約(27卷,含四福音書、使徒行傳等),按類型和歷史順序排列。
內容:
舊約記述上帝與以色列民族的關係、律法、預言;新約聚焦耶穌的生平、教導及早期教會。包含歷史敘事、律法、詩歌、書信等。
人物:
詳細描述亞當、夏娃、摩西、耶穌等,角色和故事細節更具連續性和歷史背景。
3. 神學觀點
上帝觀:
古蘭經:強調真主(安拉)的絕對獨一(Tauhid),否定三位一體,認為真主超越一切,無形無像。
聖經:舊約強調唯一真神,新約基督教引入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耶穌被視為神的兒子或神道成肉身。
先知與耶穌:
古蘭經:穆罕默德是最後的先知,耶穌(爾撒)是重要先知之一,但非神子,只是一位受真主啟示的使者,未被釘十字架。
聖經:耶穌是救世主,基督教核心,認為其死於十字架並復活,是救贖人類的關鍵。
救贖與末日:
古蘭經:救贖基於信仰、善行和真主的慈悲,末日審判決定天堂或地獄。
聖經:基督教強調通過耶穌的犧牲獲得救贖,猶太教則聚焦遵守律法;末日觀念在兩者中均有,但細節不同。
4. 角色與用途
古蘭經:在伊斯蘭教中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指導,原文用於禮拜、背誦,法律和倫理的依據。強調背誦與阿拉伯語原文的神聖性,翻譯被視為解釋而非正文。
聖經:在基督教中是信仰與教義的基礎,猶太教僅認舊約。用於禮拜、教導和個人靈修。翻譯廣泛,無特定語言的神聖性要求,注重內容而非原文形式。
5. 關於創世與人物的異同
創世:古蘭經:記述真主創造天地、阿丹及其配偶,強調真主的意旨和權能,細節較簡略(如《古蘭經》2:30-39)。
聖經:創世記詳細描述六日創造、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包含更多敘事細節(如夏娃由亞當肋骨創造)。
夏娃:
古蘭經:未提「夏娃」之名,僅稱阿丹的「妻子」,故事簡化,聚焦試探與悔改。
聖經:明確命名夏娃(Eve),詳細描述其創造、墮落及角色。
6. 文化與歷史影響
古蘭經:統一阿拉伯世界,影響伊斯蘭文明的法律、文學、藝術,至今在穆斯林生活中佔核心地位。
聖經:塑造西方文明、猶太教及基督教文化,影響文學、倫理和法律思想。
總結
古蘭經與聖經在創世、先知故事和倫理教導上有相似之處,反映了共同的亞伯拉罕信仰傳統,但因起源、結構和神學觀點不同,兩者在內容詳略、人物描述和教義重點上存在顯著差異。
古蘭經強調真主的獨一性和直接啟示,聖經則注重歷史敘事和耶穌的救贖角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