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與猶太人和基督徒争辯大家同信一神 但猶太人與基督徒走偏差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古蘭經記載穆罕默德與猶太人和基督徒争辯說,大家信奉的是同一位神,猶太人與基督徒卻走偏差,違背了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傳下來的獨一神論信仰。文末有專有名詞註釋。
一、同信一位獨一真神
《古蘭經》明確表示,穆斯林與猶太人、基督徒(統稱「有經之人」)信奉同一位神,強調一神教的源。
以下是關鍵經文:古蘭經 2:136(牲畜章)(馬堅譯本):「你們說:『我們信我們所受的啟示與你們所受的啟示,我們的與你們的神是同一個神,我們只順服祂。』」
分析:穆罕默德回應猶太人和基督徒,強調穆斯林信奉的真主與《討拉特》和《引支勒》的神相同。
上下文(2:135)顯示,猶太人和基督徒要求穆斯林改宗,穆罕默德反駁,稱伊斯蘭遵循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正統」信仰 ,是純粹一神教的正確延續。「我們只順服祂」暗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有所偏差。
古蘭經 3:64(儀姆蘭的家屬章)(馬堅譯本):「你說:『有經的人啊!讓我們聚於共同的言辭——我們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祂……』」
分析:這段經文邀請猶太人和基督徒回歸共同的一神信仰,強調真主是唯一的神,與穆薩(摩西)和麥西哈(爾撒,耶穌,彌賽亞)傳達的神一致。它批評教義偏差,如基督教的三位一體 ,呼籲放棄「以物配主」。
古蘭經 29:46(蜘蛛章)(馬堅譯本):「你們不要與有經的人爭論,除非以最優美的方式……你們說:『我們信我們所受的啟示和你們所受的啟示,我們的神和你們的神是同一個,我們是順服祂的。』」
分析:這段經文重申穆斯林與有經之人信奉同一位神,呼籲和平對話,認可《討拉特》和《引支勒》的神聖起源,但強調伊斯蘭的順服(Islam)是正確方式。
總結:
經文 2:136、3:64、29:46 表明穆罕默德與猶太人、基督徒信奉同一位神,但因教義偏差和拒絕最終啟示,三大宗教分道揚鑣。
二、為何猶太人和基督徒「走偏差」
《古蘭經》認為猶太人和基督徒偏離了純粹一神教,未能遵循穆薩(摩西)、麥西哈(爾撒,耶穌,彌賽亞)及其母親麥爾彎(瑪利亞)的原始教導,且拒絕《古蘭經》作為最終啟示。
1. 猶太人的偏差
違背盟約(5:12-13):
「真主確已與以色列的後裔締約……但他們因犯罪而違背盟約,故我詛咒他們,使他們的心剛硬,他們篡改經文,忘記了他們所受的勸戒。」
猶太人通過穆薩(摩西)接受《討拉特》,但被指誤解或篡改其內容,拒絕穆罕默德的最終啟示 。
心剛硬(2:74):
「然後,你們的心變硬了,變得像石頭或比石頭還硬。」猶太人固守《討拉特》傳統,拒絕《古蘭經》,被稱為「心剛硬」。
律法主義(2:79):
「悲哉!那些人以手寫經,然後說:『這是真主所降示的。』」猶太人過分強調律法細節,偏離穆薩(摩西)傳達的一神教精神。
2. 基督徒的偏差
三位一體與神化(5:73-75):
「妄言真主是三位中的一位的人,確已不信道了……麥爾彎(瑪利亞)之子麥西哈(彌賽亞),只是一個使者……他的母親是一個誠實的婦人,他們倆吃東西。」基督徒將麥西哈(爾撒,耶穌)和麥爾彎(瑪利亞)神化,納入三位一體,犯下「以物配主」。
忘記教導(5:14):
「我與自稱基督教徒的人締約,但他們忘了他們所受的勸戒,故我使他們互相仇恨,直到復活日。」基督徒未能遵循麥西哈(爾撒,耶穌)的《引支勒》原始教導。
誤解《引支勒》(5:68):
「你說:『有經的人啊!你們毫無憑據,直到你們遵守《討拉特》和《引支勒》,以及你們的主所降示你們的經典。』」現存福音書被認為已被篡改,基督徒需接受《古蘭經》。
3. 分道揚鑣的原因
拒絕最終啟示:
未接受穆罕默德作為「眾先知的封印」(33:40)。
教義偏差:
猶太人誤解《討拉特》,基督徒神化麥西哈(爾撒,耶穌)和麥爾彎(瑪利亞)。
偏離易卜拉欣:
三大宗教本應遵循「正統」信仰(2:135、3:67),但猶太教和基督教偏離了純粹一神教 。
三、穆薩、麥爾彎和麥西哈的角色
穆薩(摩西)是傳達《討拉特》的先知,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奴役(20:9-36)。猶太人因誤解《討拉特》而偏差 。
麥爾彎(瑪利亞)麥西哈(爾撒,耶穌)的母親,受尊崇為「誠實的婦人」(5:75,19:16-34)。基督徒將其神化,違背一神教 。
麥西哈(爾撒,耶穌,彌賽亞)是傳達《引支勒》的先知,擁有神跡(3:45-49),但《古蘭經》否認其神性。基督徒將其納入三位一體 。
四、《討拉特》和《引支勒》的註解
《討拉特》(Tawrat)
真主賜予穆薩(摩西)的啟示,與猶太教《妥拉》(摩西五經)相關(5:44)。猶太人誤解其內容,拒絕《古蘭經》(5:13)。
《引支勒》(Injil)
真主賜予麥西哈(爾撒,耶穌)的啟示,與《新約》四福音書相關但不完全等同(5:46)。基督徒誤解其教導(5:73)。
五、結論《古蘭經》(馬堅譯本)
通過 2:136、3:64、29:46 表明,穆斯林與猶太人、基督徒信奉同一位神,根植於易卜拉欣的純粹一神教。然而,猶太人誤解穆薩(摩西)的《討拉特》(5:13),基督徒神化麥西哈(爾撒,耶穌)和麥爾彎(瑪利亞)(5:73),拒絕穆罕默德的最終啟示,導致分道揚鑣。
《古蘭經》定位自身為最終啟示,糾正偏差。
註釋[1] 有經之人:指猶太人和基督徒,因其擁有《討拉特》和《引支勒》(5:68)。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時期(622-632 CE)與他們簽訂《麥地那憲章》,試圖建立聯盟。
[2] 《討拉特》(Tawrat):真主賜予穆薩(摩西)的啟示,與猶太教《妥拉》(Torah,摩西五經)相關,可能泛指全部啟示。猶太教學者否認篡改,認為指控針對拉比傳統如《塔木德》。
[3] 《引支勒》(Injil):真主賜予麥西哈(爾撒,耶穌)的啟示,與《新約》四福音書相關但視為單一啟示書。源自希臘語「euangelion」(好消息)。
[4] 易卜拉欣的「正統」(ḥanīf):純粹一神教,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為其原型(3:67)。三大一神教共享此信仰,但《古蘭經》認為伊斯蘭是正確延續。
[5] 三位一體:基督教教義,指父、子、聖靈三位一體。《古蘭經》視其為「以物配主」(shirk)。
[6] 穆薩(摩西):傳達《討拉特》的先知(20:9-36)。猶太人誤解其教導,過分律法主義。
[7] 麥爾彎(瑪利亞):麥西哈(爾撒,耶穌)的母親,受尊崇(19:16-34)。基督徒的神化違背一神教。
[8] 麥西哈(彌賽亞):阿拉伯語「Masih」(受膏者),指爾撒(耶穌),《古蘭經》否認其神性。
[9] 塔夫細爾(Tafsir)與伊本·卡希爾:塔夫細爾是對《古蘭經》的註解。伊本·卡希爾(1300-1373 CE)是著名學者,其塔夫細爾依據聖訓,認為猶太人誤解《討拉特》、基督徒神化麥西哈,強調《古蘭經》的最終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