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不信耶穌,因而不過聖誕節與復活節。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節日,譬如逾越節等。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不要誤以為猶太人有過聖誕節與復活節,那是基督宗教的節日。猶太人有自己的多個節日,而且都有很精彩的源起故事。












猶太人過哪些節日?這些節日的來源?

關鍵要點

猶太人過的節日包括聖經節日(如安息日、逾越節)和拉比節日(如光明節、普珥節),這些節日的起源分別來自聖經記載和後來的猶太傳統。

聖經節日的來源明確,見於《托拉》和《塔納赫》,如安息日紀念創造,拉比節日則基於歷史事件,如光明節紀念第二聖殿重新奉獻。部分節日的命名和意義有爭議,例如普珥節是否為聖經節日,研究顯示不同猶太教派對其分類有不同看法。

聖經節日是基於《托拉》(摩西五經,聖經頭五本經卷)和《塔納希》(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的舊約聖經)的命令或記載,以下是主要節日及其來源:

安息日(Shabbat):

每週第七天的休息日,紀念上帝創造後的休息。來源:《出埃及記》20:8-11、《申命記》5:12-15。

逾越節(Passover):

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來源:《出埃及記》12:1-20、《利未記》23:4-8。

五旬節(Shavuot):

紀念接受《托拉》和小麥收穫,來源:《利未記》23:15-21、《申命記》16:9-12。

新年(Rosh Hashanah):

猶太曆年的開始,吹號角的日子,來源:《利未記》23:23-25。

贖罪日(Yom Kippur):

懺悔和赦罪的日子,來源:《利未記》16、《利未記》23:26-32。

住棚節(Sukkot):

紀念曠野流浪和秋收,來源:《利未記》23:33-43。

第八日集會(Shemini Atzeret):

住棚節後的獨立節日,來源:《利未記》23:36。

普珥節(Purim):

紀念猶太人免於哈曼滅絕,來源:《以斯帖記》9:20-32,基於《塔納赫》而非《托拉》。

拉比節日

拉比節日由猶太拉比傳統建立,基於歷史事件或後期解釋,以下是主要節日及其來源:

光明節(Hanukkah):

紀念第二聖殿重新奉獻,無聖經直接記載,見於《馬加比一書》(次經)和塔木德。

九日之哀(Tisha B'Av):

紀念聖殿摧毀,聖經背景見《撒迦利亞書》8:19,但觀察方式為拉比傳統。

樹木新年(Tu B'Shevat):

標誌樹木新年,基於《利未記》19:23-25,但日期為拉比規定。

詳細說明

以下是猶太人主要聖經節日和拉比節日的詳細分析,包括其命名、來源、聖經參考(若適用)及文化意義。

這些節日反映了猶太教的核心信仰和歷史發展,研究顯示其慶祝方式隨時間和地區有所變化。

聖經節日(Biblical Holidays)

聖經節日是指在《塔納赫》(猶太聖經,包括《托拉》、《先知書》和《聖卷》)中提到的節日,這些節日通常是上帝直接命令的,或是基於聖經事件而建立的。

以下是主要的聖經節日及其詳細說明:

安息日(Shabbat / שבת)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Shabbat」意為「休息」或「停止」,是每週第七天的休息日,紀念上帝在創造世界後的第七日休息(《創世記》2:2-3)。名稱強調對勞動的暫停和與上帝的靈性連結。

來源:

在《托拉》中,安息日被明確命令為每週的休息日,禁止工作,以紀念創造和上帝與以色列人的盟約。研究顯示,安息日是猶太教中最基本的節日,影響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安息觀念。

聖經參考:

《出埃及記》20:8-11:「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你要勞碌作工,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那時,你和你你的兒女、你的僕婢、你的牲畜、和你城裡寄居的都不可作工。」

《申命記》5:12-15:強調安息日是紀念上帝從埃及拯救以色列人的日子,特別提到「要讓你的僕婢休息,如同你自己一樣」。

意義:

安息日是猶太教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代表休息、反思和與上帝的連結,涉及禁工、祈禱和家庭團聚。

逾越節(Passover / Pesach / פסח)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Pesach」意為「越過」,指上帝在埃及十災期間「越過」以色列人的家,免受長子被殺的災難(《出埃及記》12:13)。名稱強調神蹟性的拯救。

來源:紀念以色列人從埃及出走,特別是上帝擊殺埃及長子,讓法老釋放奴隸的事件。研究顯示,逾越節是猶太教三大巡禮節之一,與後來的基督教復活節有聯繫。

聖經參考:

《出埃及記》12:1-20:詳細描述逾越節的儀式,包括塗抹門楣的羊血和吃無酵餅,強調「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利未記》23:4-8:將逾越節定為一年中的重要節期,持續七天,規定獻祭和禁酵。

《民數記》28:16-25、《申命記》16:1-8:進一步規定祭祀和儀式,強調這是紀念出埃及的節日。

意義:

逾越節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通常以「逾越節晚餐」(Seder)慶祝,講述出埃及故事,食用無酵餅(matzah)和苦菜。

五旬節(Shavuot / Feast of Weeks / שבועות)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Shavuot」意為「週」或「七週」,因為這個節日是在逾越節後七週(50天)舉行。名稱反映其與農業周期和靈性事件的連結。

來源:

紀念在西奈山接受《托拉》,也是小麥收穫的感恩節。研究顯示,五旬節後來被猶太教視為律法的頒布日,與基督教的五旬節(聖靈降臨)有相似之處。

聖經參考:

《出埃及記》23:16、34:22:提到「初熟之節」和「收藏之節」,強調農業意義。《利未記》23:15-21:規定五旬節的日期和儀式,包括獻初熟麵團,強調這是聖會。

《民數記》28:26-31、《申命記》16:9-12:進一步規定獻祭和慶祝,強調這是紀念出埃及的節日。

意義:

五旬節是三大巡禮節之一,象徵猶太人與上帝之間的盟約,也標誌著農業周期的完成,涉及獻祭和喜樂的慶典。

新年(Rosh Hashanah / Jewish New Year / ראש השנה)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Rosh Hashanah」意為「年之首」,標誌猶太曆新年的開始。名稱強調這是時間的開端,也是審判的開始。

來源:

雖然稱為「新年」,但更像是「審判日」,是上帝審判世界的日子,也是吹號角(shofar)呼喚人民反省的時刻。研究顯示,這是高尚節日的開始,與贖罪日緊密相關。

聖經參考:

《利未記》23:23-25:將新年定為吹號角的日子,稱為「聖會」,禁止勞動。《民數記》29:1-6:規定新年的獻祭,包括公牛、羊羔和山羊作為贖罪祭。

意義:新年是「高尚節日」(High Holy Days)的開始,為贖罪日做準備,涉及吹號角、祈禱和反思。

贖罪日(Yom Kippur / Day of Atonement / יום כיפור)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Yom Kippur」意為「贖罪之日」,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日子,專注於懺悔和求得赦免。名稱強調這是與上帝和解的日子。1973年十月埃及在以色列的贖罪日開戰,此戰就稱為Yom Kippur War

來源:

在聖殿時期,祭司長進入至聖所進行贖罪儀式;現在則是全民禁食和祈禱的日子。研究顯示,這是猶太教中最嚴肅的節日,涉及深刻的靈性反省。

聖經參考:《利未記》16:詳細描述贖罪日的儀式,包括大祭司的職責和兩隻山羊的儀式(一隻獻祭,一隻為 scapegoat)。《利未記》23:26-32:將贖罪日定為每年最神聖的日子,規定禁食和休息。《民數記》29:7-11:規定贖罪日的獻祭。

意義:

贖罪日是高尚節日的結束,是個人與上帝之間的和解,涉及25小時的禁食和密集的祈禱。

住棚節(Sukkot / Feast of Tabernacles / סוכות)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Sukkot」意為「棚」或「帳篷」,紀念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時居住的臨時棚屋。名稱強調對上帝保護的感恩。

來源:

也是秋季收穫的感恩節,象徵上帝在曠野40年的保護。研究顯示,這是猶太教三大巡禮節之一,與農業和歷史記憶緊密相關。

聖經參考:

《利未記》23:33-43:規定住棚節的日期和儀式,包括搭建棚屋(sukkah)居住七天。《民數記》29:12-34:詳細獻祭的規定,包括每天不同的牲畜數量。《申命記》16:13-17:強調這是喜樂的節日,與收穫相關。

意義:

住棚節是三大巡禮節之一,象徵對上帝的信任和感恩,涉及搭建棚屋、獻祭和喜樂的慶典。

第八日集會(Shemini Atzeret / Eighth Day of Assembly / שמיני עצרת)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Shemini Atzeret」意為「第八日的集會」,是住棚節後的延續,但有獨立的意義。名稱強調這是一個額外的集會日。

來源:

可能是一個獨立的節日,專注於祈求雨水,象徵與上帝的親密關係。研究顯示,這在以色列與「欣喜律法節」(Simchat Torah)結合,海外則分開。

聖經參考:《利未記》23:36:提到住棚節後的「聖會」,禁止勞動。《民數記》29:35-38:規定第八日的獻祭,包括一頭公牛、一隻公羊和七隻羊羔。

意義:

在以色列,這個日子與欣喜律法節結合,慶祝一整年《托拉》讀經的完成,涉及特別的祈禱和獻祭。

普珥節(Purim / פורים)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Purim」意為「籤」,指波斯官員哈曼投籤決定滅絕猶太人的日子。

名稱強調這是命運的轉折。來源:紀念以斯帖和末底改救猶太人免於哈曼陰謀的故事,基於《塔納赫》的《以斯帖記》。研究顯示,普珥節是聖經節日還是拉比節日有爭議,因其命令在《塔納赫》中,但非《托拉》。

聖經參考:

《以斯帖記》9:20-32:以斯帖和末底改命令猶太人每年慶祝普珥節,紀念他們的得救,規定閱讀《以斯帖記》和宴會。

意義:

普珥節是歡樂的節日,包含閱讀《以斯帖記》(Megillah)、穿戴化妝、互贈禮物和宴會,象徵猶太人的團結和得救。

拉比節日(Rabbinic Holidays)

拉比節日是指在《托拉》或《塔納赫》沒有明確提及,但由猶太拉比傳統建立的節日。這些節日通常基於歷史事件或後期的猶太解釋。

光明節(Hanukkah / Festival of Lights / חנוכה)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Hanukkah」意為「奉獻」或「開光」,紀念第二聖殿的重新奉獻。名稱強調聖殿的潔淨和光明。

來源:

紀念馬加比家族在公元前165年對抗希臘化壓迫後,重新奉獻第二聖殿,並發生油燈奇蹟(一小瓶油持續八天)。研究顯示,這是拉比傳統的重要節日,無《托拉》或《塔納赫》直接記載。

聖經參考:

無,《托拉》或《塔納赫》未提及;相關故事見於《馬加比一書》(次經)和塔木德。

意義:

光明節是八天的節日,點燃九枝燈台(menorah),象徵光明戰勝黑暗,涉及玩陀螺(dreidel)和食用油炸食品,如拉脫維亞(latkes)和蘇弗甘尼亞(sufganiyot)。

九日之哀(Tisha B'Av / Ninth of Av / תשעה באב)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Tisha B'Av」意為「阿夫月的第九日」,是哀悼的日子。名稱強調這是歷史災難的紀念日。

來源:

紀念第一聖殿(公元前586年)和第二聖殿(公元70年)的毀滅,以及其他猶太歷史上的災難,如巴爾科赫巴起義失敗。研究顯示,這是拉比傳統的重要禁食日,雖然有聖經背景。

聖經參考:

《撒迦利亞書》7:3-5、8:19:提到阿夫月的禁食,但未明確命名,作為歷史災難的紀念。

意義:

九日之哀是嚴格的禁食日,伴隨哀悼儀式,如閱讀《耶利米哀歌》,象徵對歷史悲劇的反思。

樹木新年(Tu B'Shevat / New Year for Trees / ט״ו בשבט)

命名與意義:

希伯來文「Tu B'Shevat」意為「謝瓦特月的第十五日」,是樹木的「新年」。名稱強調與自然和農業的連結。

來源:

標誌樹木生長的開始,用於計算果樹的年齡,以決定什一奉獻。研究顯示,這是次要的節日,後來發展出靈性意義,如與以色列土地的連結。

聖經參考:

《利未記》19:23-25:提到果樹的「未成年期」,規定前三年不可吃其果實,第四年獻給上帝,但未指定日期。

意義:

樹木新年是次要的節日,現在常與環保和種樹活動相關,涉及食用水果和堅果的特別餐會。

總結與比較

猶太人的聖經節日主要來自《托拉》,包括安息日、逾越節、五旬節、新年、贖罪日、住棚節、第八日集會,以及來自《塔納赫》其他部分的普珥節。這些節日通常與以色列人的歷史事件(如出埃及、接受《托拉》)或農業周期(如收穫)有關。

拉比節日如光明節、九日之哀和樹木新年則基於後期的歷史事件或傳統解釋,雖然有些(如九日之哀)有聖經背景,但其觀察方式是由拉比確定的。

這些節日的慶祝方式和意義隨時間和地區有所變化,但其核心信仰和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反映了猶太人對歷史、上帝和自然的理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三大一神論宗教簡明版 猶太教 伊斯蘭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