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猶太教與伊斯蘭都是戒律的宗教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猶太教與基督教都接受摩西(天主教會稱梅瑟,古蘭經稱穆薩)十誡,但是猶太教還有613條戒律。伊斯蘭也接受穆薩十誡,但是還有很多戒律。這些戒律是虔信者必守的,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作為兩大亞伯拉罕宗教,均以摩西(猶太教稱摩西,伊斯蘭教稱穆薩)十誡為核心倫理規範,但各自發展出更廣泛的戒律系統,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猶太教的613條戒律(Taryag Mitzvot)源自《托拉》(Torah),而伊斯蘭教的戒律則基於《古蘭經》(Qur'an)與《聖訓》(Hadith)。這些戒律不僅規範宗教儀式,還涉及飲食、服飾、婚姻、經濟交易、節日、懲罰等,反映了各自的信仰價值與文化背景。本文介紹並比較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戒律,探討其共同點與差異,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婚、喪、潔淨、節日及犯戒懲罰等面向。

一、猶太教的戒律概述

猶太教的613條戒律來自《托拉》(《舊約聖經》的前五卷),由猶太拉比傳統整理而成,包含248條正面戒律(「應做」)和365條禁戒(「不可做」)。這些戒律被視為上帝與以色列民的契約,旨在引導信徒在生活中實現神聖與道德。戒律由《米示拿》(Mishnah)和《塔木德》(Talmud)進一步闡釋,涵蓋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

飲食(Kashrut,潔食法)

猶太教的飲食法規(Kashrut)嚴格規範可食與不可食的食物,基於《利未記》和《申命記》。

可食動物:陸地動物需為反芻且有分蹄(如牛、羊),水生動物需有鰭和鱗(如鮭魚),禽類需為非猛禽(如雞)。

禁食:豬肉、兔肉、貝類、蝦蟹等均被視為不潔。

屠宰與烹飪:動物需經猶太教規定的屠宰方式(Shechita),確保快速無痛,並去除血液。

肉類與乳製品不可同食,需使用分開的器皿。

目的:潔食法旨在提升靈性純潔,提醒信徒遵守上帝的旨意。

服飾

猶太教對服飾的戒律強調謙遜與區別性:

Tzitzit:男性需在衣服四角繫上流蘇(tzitzit),提醒自己遵守戒律(《民數記》15:38-39)。

不可混紡:禁止穿羊毛與亞麻混紡的衣物(《申命記》22:11)。

正統猶太人:男性常戴小圓帽(kippah)以示對上帝的敬畏,女性(特別是已婚者)可能戴頭巾或假髮(sheitel)以保持謙遜。

婚姻與家庭

婚姻被視為神聖契約,受多項戒律規範:

婚姻:鼓勵早婚,禁止通姦、亂倫等。離婚需透過《托拉》規定的「離書」(get)。

家庭義務:包括孝敬父母、教導子女《托拉》。

潔淨:女性在月經期間及產後需遵守潔淨規範,期間避免與丈夫親密接觸,之後進行浸浴(mikveh)以恢復潔淨。

安息日與節日

安息日(Shabbat):每週第六日(週五日落到週六日落)為安息日,禁止39類「工作」,如點火、烹飪、寫字等,旨在專注於靈性與家庭。

節日:包括逾越節(Pesach,紀念出埃及)、贖罪日(Yom Kippur,禁食與悔改)、住棚節(Sukkot,紀念曠野漂流)等,各有特定戒律與儀式。

禁食與祈禱:贖罪日要求全天禁食並專注祈禱。

經濟與倫理

禁止高利貸:禁止向同胞收取利息(《利未記》25:36-37)。

誠實交易:要求公平秤量與誠實商業行為。

慈善:鼓勵施捨(tzedakah),視為義務而非恩惠。

犯戒懲罰

古代猶太教的懲罰包括石刑、焚燒、絞刑等,適用於嚴重罪行如褻瀆、姦淫等。但自第二聖殿毀後(公元70年),這些懲罰多被廢除,改以社群排斥(cherem)或精神悔改為主。

二、伊斯蘭教的戒律概述

伊斯蘭教的戒律基於《古蘭經》與《聖訓》,統稱為「沙里亞」(Sharia,意為「道路」)。沙里亞不僅是宗教規範,也是法律與倫理指導,涵蓋個人、家庭、社會與經濟生活。戒律由四大法學派(哈乃斐、馬利基、沙斐儀、罕百里)詮釋,細節因派別而異。

飲食(Halal,清真)

伊斯蘭教的清真飲食法規與猶太教潔食法有相似之處:

可食動物:陸地動物需為反芻且有分蹄(如牛、羊),禽類需非猛禽,水生動物限制較少(多數派別允許魚類)。

禁食:豬肉、血液、腐肉及未經合法屠宰的動物均為禁食(haram)。酒精與麻醉品也被嚴格禁止。

屠宰:需以「奉安拉之名」(Bismillah)屠宰,確保動物快速死亡並排乾血液。

目的:清真法旨在確保飲食純潔,符合安拉的旨意。

服飾

伊斯蘭教強調謙遜(haya):女性:需遮蓋全身(除臉、手、腳外),常穿頭巾(hijab)或全身罩袍(burqa/niqab,視文化而定)。

男性:需遮蓋從肚臍到膝蓋的部位,服飾應避免奢華或模仿異性。共同規範:衣物需乾淨、不透明,避免過於緊身或暴露。

婚姻與家庭

婚姻在伊斯蘭教中是神聖契約(nikah):婚姻:允許一夫多妻(最多四妻,但需公平對待),禁止通姦、亂倫。離婚(talaq)由丈夫發起,需經等待期(iddah)。

家庭義務:男性負責家庭經濟,女性負責家務與育兒(傳統觀念)。孝敬父母為重要戒律。

潔淨:月經或產後女性需遵守潔淨規範,期間避免性行為、祈禱或觸碰《古蘭經》,之後需進行大淨(ghusl)。

宗教儀式與節日

五功:伊斯蘭教的核心戒律,包括念功(宣認安拉獨一)、禮功(每日五次祈禱)、齋功(齋月禁食)、課功(施捨貧困者)、朝功(朝覲麥加)。

節日:開齋節(Eid al-Fitr,齋月結束)與宰牲節(Eid al-Adha,紀念易卜拉欣獻祭)。

禁食:齋月(Ramadan)要求健康成年人在白天禁食、禁飲、禁性行為。

經濟與倫理

禁止高利貸:嚴禁任何形式的利息(riba),強調公平交易。

施捨:強制性天課(zakat),通常為年收入的2.5%,用於救濟貧困。

商業倫理:禁止欺詐、囤積居奇,鼓勵誠實與透明。犯戒懲罰

沙里亞法規定的懲罰(hudud)包括鞭刑(通姦)、斷肢(盜竊)、死刑(叛教、謀殺)等,但應用因國家與法學派而異。現代多數伊斯蘭國家已廢除嚴厲懲罰,改以罰款或監禁。

三、戒律的比較

1. 共同點

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戒律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其作為亞伯拉罕宗教的共同根源:

飲食:兩者均禁止食用豬肉、血液及未經合法屠宰的動物,強調飲食的潔淨與神聖。猶太教的潔食法與伊斯蘭教的清真法在屠宰方式(快速放血)與動物種類上高度一致。

差異:猶太教禁止肉乳同食,伊斯蘭教無此限制;伊斯蘭教明確禁酒,猶太教允許適量飲酒(如安息日用酒)。

高利貸:兩教均禁止向同胞收取利息,強調經濟公平與慈悲。猶太教限制對以色列人放貸取利,伊斯蘭教則全面禁止任何利息(riba)。

潔淨:兩者均重視潔淨儀式,特別是女性月經與產後的潔淨規範。猶太教要求浸浴(mikveh),伊斯蘭教要求大淨(ghusl),目的均為恢復靈性純潔。

倫理:兩教均強調誠實、慈善與孝敬父母,視其為信仰的實踐。施捨在猶太教(tzedakah)與伊斯蘭教(zakat)中均為義務。

節日與禁食:

兩教均有重要節日與禁食要求。猶太教的贖罪日與伊斯蘭教的齋月均要求禁食,旨在悔改與靈性提升。

2. 差異儘管有共同點,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戒律在細節與應用上存在顯著差異:

戒律數量與結構:

猶太教的613條戒律是明確編纂的清單,涵蓋宗教與世俗生活,且多數僅適用於猶太人。伊斯蘭教的沙里亞則是一個動態系統,基於《古蘭經》與《聖訓》的詮釋,適用於所有穆斯林,且因法學派不同而有變化。

飲食細節:

猶太教的潔食法更為嚴格,如肉乳分離與專用器皿,伊斯蘭教則相對寬鬆,無肉乳限制,且允許更多水生動物。伊斯蘭教對酒精的全面禁止也與猶太教不同。

服飾:

猶太教的服飾戒律(如tzitzit、混紡禁令)更具象徵性,與宗教身份密切相關。伊斯蘭教的服飾規範則更強調謙遜,特別是對女性的要求更為嚴格(如hijab)。

婚姻:

猶太教婚姻為一夫一妻制,離婚需雙方同意(離書)。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多妻,且離婚程序由男性主導,女性權利相對較少。

節日與儀式:

猶太教的節日多與以色列歷史相關(如出埃及),儀式強調《托拉》誦讀與會堂崇拜。伊斯蘭教的節日(如開齋節)與五功緊密相連,強調社群祈禱與朝覲。

懲罰:

古代猶太教的懲罰(如石刑)已多數廢除,現代以社群規範為主。伊斯蘭教的沙里亞懲罰(hudud)在某些保守地區仍存在,但應用範圍因國而異。

四、具體面向的比較

食:

猶太教的潔食法更注重細節與儀式(如肉乳分離),而伊斯蘭教的清真法更強調簡單與普適性。兩者均以潔淨為目標,但猶太教的規範更繁瑣。

衣:

猶太教的服飾戒律與宗教身份相關,伊斯蘭教則更注重性別分隔與謙遜,特別對女性要求更嚴。

住:

猶太教要求在住棚節搭建臨時棚屋(sukkah),象徵曠野漂流。伊斯蘭教無特定住宅戒律,但強調家居清潔與祈禱空間。

行:

猶太教的安息日禁止旅行與工作,伊斯蘭教則無類似限制,但要求每日五次祈禱需面向麥加。

育:

兩教均重視子女教育,猶太教強調《托拉》學習,伊斯蘭教注重《古蘭經》與宗教倫理教育。

樂:

猶太教允許音樂與舞蹈(如婚禮),但安息日有限制。伊斯蘭教對音樂的態度因派別而異,保守派可能視某些音樂為禁忌。

婚:

猶太教強調一夫一妻與平等,伊斯蘭教允許多妻但要求公平對待。

喪:

猶太教的喪葬要求快速下葬,隨後有七天哀悼期(shiva)。伊斯蘭教同樣要求快速下葬,哀悼期通常為三天,強調簡單與謙遜。

潔淨:

兩教均有潔淨儀式,但猶太教的浸浴更具象徵性,伊斯蘭教的大淨與小淨(wudu)更頻繁應用於日常。

節日:

猶太教節日與歷史事件緊密相關,伊斯蘭教節日則與宗教功修直接相連。

犯戒懲罰:

猶太教現代以道德勸誡為主,伊斯蘭教在某些地區保留嚴厲刑罰,但多數以法律制裁取代。

五、結論

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戒律均以神聖經典為基礎,旨在規範信徒的生活,實現靈性與道德的統一。兩者共享許多原則,如飲食潔淨、禁止高利貸、重視慈善與家庭,但因歷史、文化與神學差異,具體規範與應用方式各有特色。

猶太教的613條戒律更為結構化,強調以色列民族的獨特性;伊斯蘭教的沙里亞則更具普世性,適用於全球穆斯林社群。這些戒律不僅是宗教義務,也塑造了各自的文化與社群認同,成為信徒生活的重要指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三大一神論宗教簡明版 猶太教 伊斯蘭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