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與霍爾木茲:波斯灣咽喉的穆斯林航海傳奇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鄭和與霍爾木茲的故事,不僅是航海史的輝煌篇章,更是信仰與勇氣跨越時空的回響。
















鄭和與霍爾木茲(忽魯漠斯):波斯灣咽喉的穆斯林航海傳奇

在15世紀初的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的碧波間,一支龐大的船隊乘風破浪而來,船頭的龍旗迎風招展。這是明朝航海家鄭和的艦隊,而他,一位來自雲南的穆斯林太監,正以信仰與智慧,在這片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咽喉之地,書寫傳奇。霍爾木茲,這座漂浮在波斯灣入口的小島,猶如一顆璀璨的珍珠,吸引著來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東非的商人。而鄭和的穆斯林身分,成為他叩開這扇貿易與外交之門的鑰匙。

霍爾木茲:古今的戰略要衝霍爾木茲,位於今日伊朗境內的波斯灣入口,扼守著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600年前,這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商船雲集,珍珠、寶石、香料與馬匹在此交易,市場喧囂聲不絕於耳。今日,這片海峽仍是全球能源命脈,運載著世界三分之一的石油,伊朗動輒威脅封鎖海峽,足以讓油價飆升、全球經濟震盪。

鄭和時代的霍爾木茲,雖無現代的石油爭端,卻同樣是權力與財富的交匯處,而鄭和的到來,讓這片海域成為中西交流的舞台。

信仰的橋樑:

鄭和的穆斯林身分

1371年,鄭和出生於雲南昆陽的回族穆斯林家庭,原名馬三寶。他的祖父與父親據說曾朝覲麥加,家族的伊斯蘭信仰深植於他的血脈。即便入宮成為太監,他仍保留了對真主的虔誠,這份信仰在霍爾木茲的土地上綻放光芒。15世紀的霍爾木茲王國由穆斯林統治者掌控,當地商人與貴族遵循伊斯蘭教義,鄭和的宗教背景讓他在這片異域如魚得水。

據《瀛涯勝覽》記載,鄭和在第三次下西洋(1409-1411)及後續航行中多次造訪霍爾木茲。他的船隊載著景德鎮的青花瓷、蘇州的絲綢,從南京遠航而來,停泊在霍爾木茲的港口。當地統治者對這位來自東方的穆斯林使者表示熱烈歡迎。鄭和熟悉伊斯蘭的清真習俗與商業倫理,與霍爾木茲國王和商人談判時,總能以真誠與共鳴化解文化隔閡。據傳,在一次宴會中,鄭和與當地貴族共進清真羊肉餐,席間談及信仰與貿易,氣氛融洽,奠定了雙方長久的聯盟。

得力幹部的穆斯林光芒

鄭和的成功,離不開他的穆斯林幹部們,他們如船隊的羅盤,指引航向,確保使命順利完成。

馬歡:筆下的霍爾木茲

馬歡,一位精通阿拉伯語的穆斯林通譯官,隨鄭和多次出海,撰寫了《瀛涯勝覽》。他在書中描繪霍爾木茲的繁榮:「市肆熱鬧,珠寶堆積如山,馬匹雄健,商賈雲集。」馬歡不僅是記錄者,更是鄭和與霍爾木茲商人溝通的橋樑。他的語言能力和對伊斯蘭文化的理解,讓他在市場談判中游刃有餘。例如,他曾與波斯商人議定一筆珍珠交易,確保明朝以合理的價格換得珍貴貨物。馬歡的筆,將霍爾木茲的輝煌帶回中原,也讓後世得以窺見鄭和航行的文化深度。

洪保:外交的使者洪保,鄭和的副使

據推測洪保同為雲南回族穆斯林。他的信仰讓他在霍爾木茲的外交場合中如魚得水。1413年的第四次航行中,洪保代表鄭和與霍爾木茲國王會面,商討朝貢與貿易事宜。據說,洪保以伊斯蘭的誠信原則,說服國王派遣使團隨船隊回訪南京,帶著波斯地毯與寶石作為貢品。洪保的穆斯林身分,讓他在談判桌上不僅是明朝的使者,更是霍爾木茲貴族眼中的「自己人」,為雙方結下深厚友誼。

波斯灣的珍寶與情報

霍爾木茲不僅是貿易中心,更是情報交匯之地。鄭和的穆斯林身分讓他得以深入當地穆斯林商人的網絡,獲取航海圖、海盜動向以及更遠天方(麥加)的消息。據推測,鄭和的船隊可能協助運送朝覲物資或人員至紅海港口吉達,這為明朝與馬木留克王朝的聯繫增添了紐帶。

在一次交易中,霍爾木茲國王贈予鄭和一匹純白駿馬,象徵和平與尊重;鄭和回贈青花瓷盤,盤上的龍紋與花卉讓波斯貴族驚嘆不已。這場以信仰為媒的交流,讓霍爾木茲成為明朝在印度洋的堅實盟友。

第七次航行的回響1431年,宣德帝時期,鄭和展開第七次下西洋,年近六旬的他再次造訪霍爾木茲。這次航行規模雖不如永樂帝時期浩大,但目標更聚焦於維繫朝貢體系。霍爾木茲的統治者以盛大儀式迎接鄭和,雙方交換了香料、寶石與瓷器,鞏固了貿易聯繫。據《明史》記載,鄭和從霍爾木茲帶回的珍寶,為南京的宮廷增添了異域光彩。而這一切,離不開鄭和與他的穆斯林幹部們,用信仰與智慧搭建的橋樑。

古今共鳴:霍爾木茲的永恆意義

600年後,霍爾木茲海峽仍是全球焦點。現代伊朗的封鎖威脅,讓這片海域牽動世界能源命脈,而鄭和當年的航行,早已證明了它的戰略價值。他的穆斯林身分,讓他在霍爾木茲的市場與宮殿間穿梭自如,將明朝的龍旗插上這片咽喉之地。他的幹部們,以信仰為羅盤,助他完成這場文化與貿易的盛宴。鄭和與霍爾木茲的故事,不僅是航海史的輝煌篇章,更是信仰與勇氣跨越時空的回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具有深刻神學與政治學涵意的悔罪詩 聖經詩篇第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