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下新疆維吾爾族的最大規模動亂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的漢人與維吾爾族大亂鬥
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
新疆最嚴重的民族動亂導火索:韶關事件與民族矛盾
2009年6月,廣東韶關一家玩具廠發生漢族與維吾爾族工人之間的衝突。起因是一名漢族工人散布謠言,稱維吾爾族工人強姦漢族女子(官方後稱無證據支持)。6月25—26日晚,這一謠言引發漢族工人對維吾爾族工人的暴力攻擊,造成至少2名維吾爾族工人死亡,118人受傷。 新疆的維吾爾族群體認為當局未能保護受害者,也未嚴懲肇事者,民族間的緊張情緒迅速升溫。
騷亂爆發:
從抗議到暴力7月5日,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學生與民眾約千人走上街頭,最初是和平抗議,要求政府徹查韶關事件。然而,抗議很快失控,演變為暴力衝突。根據官方報導,示威者攻擊漢族居民、燒毀車輛與建築,導致197人死亡(多數為漢族),1721人受傷。維吾爾族流亡團體則稱死亡人數遠高於此,且許多維吾爾人在後續清場中失蹤。衝突的第二天,漢族民眾也上街報復,襲擊維吾爾族群體,軍警出動鎮壓,街頭一片混亂。喀什、伊犁等地隨後也爆發小型抗議,當局封鎖街道、切斷互聯網,並逮捕超過1000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稱這是「境外分裂勢力」策動的「有組織暴亂」,但維吾爾族流亡組織指責當局過度使用武力,無視抗議背後的社會不公。
後果:鎮壓與監控升級
「7·5事件」成為中共統治下新疆維吾爾族動亂的轉折點。當局隨後推出「嚴打」政策,針對所謂「分裂主義、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展開大規模清查。 至2009年11月,超過400人面臨刑事指控,9人被執行死刑,指控包括謀殺與縱火。 人權組織記錄了至少43起維吾爾人「被失蹤」案例,實際數字可能更高。此後,中共在新疆大幅加強監控,建設了全球最嚴密的監控網絡。2014年起,「嚴打暴恐專項行動」啟動,2017年陳全國主政新疆後,大規模拘押營(官方稱「職業教育培訓中心」)開始運作,估計超過100萬維吾爾人被拘禁,伴隨強制勞動、文化同化與宗教限制。 國際社會,包括美國、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稱這些行為可能構成「反人類罪」甚至「種族滅絕」。
與「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關聯
「東突厥斯坦」作為政治概念,在2009年騷亂中被部分維吾爾族流亡組織提及,如世界維吾爾大會(WUC),他們將新疆視為被中共「殖民」的「東突厥斯坦」。 然而,2009年的抗議並未明確以建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為目標,而是聚焦於民族歧視與經濟不平等的不滿。相比之下,1933年與1944年的兩次「東突厥斯坦共和國」運動更直接以獨立為訴求,但它們發生在中華民國時期,與中共統治無關。
「7·5事件」後,中共將任何維吾爾族抗議活動與「東突厥斯坦」分裂主義掛鉤,強化了對維吾爾族文化的打壓。例如,禁止使用「東突厥斯坦」相關詞語,甚至「土耳其烤肉」中的「土耳其」也成為敏感詞。 這種政策進一步激化了維吾爾族的民族意識,但也使公開抗爭幾乎不可能。
為何「7·5事件」是最大規模動亂?
相比其他事件(如1990年巴仁鄉暴動、1997年伊寧事件),2009年烏魯木齊騷亂的規模(死亡人數、影響範圍)、國際關注度以及後續政策影響均無與倫比。 它不僅導致直接的暴力衝突,還引發了中共對新疆的全面高壓統治,深刻改變了維吾爾族的處境。
以下是與其他事件的對比:
1990年巴仁鄉暴動:
由宗教限制與經濟壓迫引發,造成23人死亡,21人受傷,約7900人被捕。規模較小,且局限於鄉村地區。
1997年伊寧事件:
抗議宗教限制與漢族移民,官方稱9人死亡,流亡團體稱約100人死亡。影響範圍小於2009年,且未引發全國性關注。
後續暴力事件(如2011和田攻擊、2014昆明火車站襲擊):
多為小型、分散的恐怖攻擊,死亡人數較少(數十人),影響不及「7·5事件」。
總結
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下新疆維吾爾族相關的最大規模動亂,起因於韶關事件的民族矛盾,演變為暴力衝突,導致197人死亡、1721人受傷,並引發了中共對新疆的全面高壓政策,包括大規模拘押與文化同化。雖然「東突厥斯坦」概念在流亡團體中存在,但2009年騷亂並未明確以此為目標,而是反映了維吾爾族對經濟不公與民族歧視的積怨。相比清朝的回民起義或民國時期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這次動亂的現代性與後續影響更為深遠,直接塑造了當今新疆的緊張局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