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敏賢麟教授著作《蒙古游牧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交匯》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評介敏賢麟教授著作《蒙古游牧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交匯》
敏賢麟教授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專精於中亞史、蒙古史與伊斯蘭文明研究。他的學術生涯致力於跨文化、跨文明的比較與互動研究,特別是在歐亞大陸的歷史變遷中,不同文明如何相互影響、融合與衝突。
敏教授的研究以其深厚的文獻功底和廣闊的國際視野著稱,他能嫻熟運用多種語言的史料,對歷史事件進行多角度的考察。他不僅是學術界的權威,也因為其通俗易懂的寫作風格,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蒙古游牧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交匯》評介
敏賢麟教授的著作《蒙古游牧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交匯》是一部極具學術價值與啟發性的作品。該書以宏大的敘事,細緻地探討了13至14世紀蒙古帝國擴張期間,其所代表的游牧文明如何與中亞、西亞的伊斯蘭文明產生劇烈碰撞與深刻融合的歷史進程。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挑戰傳統的「征服與毀滅」觀點
長期以來,人們對蒙古征服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燒殺擄掠、文明毀滅的層面。敏教授在這本書中,透過大量的史料,系統性地呈現了更為複雜的歷史圖景。他指出,雖然征服初期確實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但蒙古統治者在佔領伊斯蘭世界後,很快就意識到需要依賴當地的行政、經濟和文化精英來治理廣闊的疆域。
因此,蒙古統治者與伊斯蘭精英之間展開了一場**「雙向」的適應與互動**。這場互動不僅僅是伊斯蘭文明單方面的被動接受,更是蒙古人主動學習和利用伊斯蘭文明制度的過程。
2. 闡釋「融合」的多元路徑
敏教授詳細分析了蒙古與伊斯蘭文明交匯的具體表現。首先是政治與行政層面,蒙古人在建立伊兒汗國(Ilkhanate)等政權時,大量起用伊斯蘭官僚,甚至接受了伊斯蘭教法作為部分治理基礎。其次是文化與宗教層面,蒙古統治者從最初的薩滿教信仰,逐步皈依伊斯蘭教。這種宗教轉變不僅影響了統治者個人,更對整個王朝的文化認同產生了深遠影響,為後來的突厥-蒙古文化圈奠定了基礎。
此外,本書也探討了經濟與貿易的繁榮,蒙古帝國建立的「蒙古治世」(Pax Mongolica)重新打通了東西方貿易路線,促進了伊斯蘭世界與中國、歐洲的物質與文化交流。
3. 獨特的學術視角與史料運用
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在於其對史料的綜合運用。敏教授不僅依賴波斯語、阿拉伯語的伊斯蘭史料,也參考了漢語、蒙古語的文獻,甚至還納入了當時歐洲旅行家的見聞。
這種多重史料的比對與印證,使得他的論述更具說服力,也避免了單一視角帶來的偏頗。他將遊牧與定居文明的互動視為一個動態過程,而非靜態的事件,深刻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
總結
《蒙古游牧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交匯》不僅是研究蒙古史或伊斯蘭史的專業著作,更是一部探討文明互動與轉型的傑出範例。敏賢麟教授成功地將一個充滿暴力與征服的歷史時期,轉化為一個多元文化碰撞與融合的精彩故事。
這本書對於任何對世界歷史、文明交流與中亞史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提醒我們,歷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複雜的交匯之中,而非單純的二元對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