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孟振華教授著作《波斯時期的猶太社會與聖經編纂》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評介孟振華教授著作《波斯時期的猶太社會與聖經編纂》(The Society of Yehud and the Redaction of the Bible in the Persian Period)


​孟振華教授簡介

孟振華,1981年出生,北京大學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副教授。曾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2002-2003)、特拉維夫大學(2006)訪學,2009—2010學年赴加拿大亞伯他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講授數門聖經領域課程。​孟振華(Professor Meng Zhenhua)是國際知名的聖經學者與古代近東歷史學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希伯來聖經(舊約)、第二聖殿時期猶太教以及古代近東歷史。他特別擅長利用跨學科的方法,將文獻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結合起來,以更全面地重建和理解古代社會的樣貌。

​在學術界,孟教授以其嚴謹的考證和獨到的見解著稱。他的研究經常挑戰傳統觀念,為許多看似已經有定論的歷史問題提供了新的解釋路徑。他對於聖經文本形成過程的研究,尤其強調其背後的社會、政治與文化因素,而非單純的宗教或神學動機,這也正是他這本重要著作《波斯時期的猶太社會與聖經編纂》的核心思想。

​著作《波斯時期的猶太社會與聖經編纂》評介

​這本書是孟教授學術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核心論點挑戰了傳統上對波斯時期(公元前539-332年)猶太社會與聖經編纂的理解。這本書的主要貢獻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挑戰傳統歷史觀點

​本書不同於過往學術界普遍認為的,在波斯時期猶太人已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宗教與社會體系。孟教授深入分析了該時期的猶太文獻和考古證據,指出當時的猶太社會其實相當多元且分散。他認為,「耶胡德」(Yehud)(即波斯帝國統治下的猶太地區)並非一個完全獨立或高度集權的政治實體,而是由多個社群組成,這些社群各自有不同的宗教實踐和信仰觀念。

​2. 聖經編纂的社會背景

​孟教授的另一項重要貢獻是將聖經編纂(Redaction of the Bible)與當時的社會脈絡緊密聯繫起來。他主張,聖經的最終定型並非由單一、權威的群體所完成,而是不同社群之間在宗教、政治和社會權力上的持續互動與協商的結果。例如,不同的祭司家族、文士群體和社會精英,為了確立自身地位和宗教合法性,各自對聖經文本進行了增補、修改與編輯。這種多元且充滿張力的社會環境,解釋了為何聖經文本中會出現看似矛盾或重複的敘事與律法。

​3. 新的研究方法與證據

​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創新的研究方法。孟教授不僅依賴聖經文本本身,還大量引用了非聖經文獻和考古發現。他對波斯帝國的行政管理、經濟結構以及其對附庸國的政策進行了細緻的考察,以此作為理解耶胡德社會的外部框架。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式,使得他的論證更具說服力,也為該領域的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

​總結

​《波斯時期的猶太社會與聖經編纂》是一部極具影響力的學術著作。它不僅修正了我們對波斯時期猶太歷史的傳統認知,更深刻地闡釋了聖經如何作為一個社會、政治和宗教互動的產物,而非僅僅是神聖啟示的簡單記錄。這本書適合對聖經研究、古代近東歷史以及猶太教歷史感興趣的學者與學生,它將促使讀者以一種更具批判性和歷史性的眼光來看待聖經文本的形成過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三大一神論宗教簡明版 猶太教 伊斯蘭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