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C. S. Lewis的著作《反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反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是英國作家、學者、神學家 C.S. Lewis 的一本經典非虛構作品。







這本書並非一次性寫成,而是由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 BBC 廣播電台所做的三組廣播講稿彙編而成,分別為:

​第一組講稿:原題為《正與邪》(Right and Wrong)

​第二組講稿:原題為《基督徒的信仰是什麼》(What Christians Believe)

​第三組講稿:原題為《基督徒的行為》(Christian Behaviour)

​第四組講稿:原題為《超越人格以外》(Beyond Personality)

​核心內容與寫作風格

​Lewis 在書中旨在解釋基督教信仰的共同核心 (mere),亦即超越不同教派(如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之間的教義分歧,所共同持守的基本真理。他特別強調,他寫這本書並不是要替任何特定教派辯護,而是要為所有基督徒都認可的基礎信仰建立一個「大廳」(hallway),而信徒們則可以從這個大廳選擇進入他們各自所屬的「房間」(room) 中。

​這本書最為人稱道的特點是 Lewis 運用了清晰、邏輯嚴謹的論證,結合了他作為文學家與學者的卓越寫作技巧。他擅長使用日常生活中的類比來闡述複雜的神學概念,例如:

​道德律 (Moral Law):他從人類普遍存在的「道德律」或「是非觀」入手,指出這並非社會建構,而是一個內在於人心的客觀準則。他用「爭吵」的例子說明,當人們說「你不該這樣做」時,他們其實是在訴諸一個彼此都心照不明的道德標準。

​「瘋子、騙子、上帝」三擇一論 (Liar, Lunatic, or Lord):Lewis 認為耶穌不可能只是個「偉大的道德老師」。因為耶穌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子,如果祂不是真的,那祂要麼是個瘋子,要麼是個騙子;如果祂所言屬實,那祂就是上帝。這個論證簡潔有力,直指耶穌身分的關鍵核心。

​評價與影響

​《Mere Christianity》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護教書籍之一,對無數讀者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那些對基督教抱持懷疑或好奇態度的知識份子。它的成功在於:

​普世性:它超越了教派藩籬,專注於信仰的根本。這使得不同宗派的基督徒都能從中找到共鳴,同時也為非信徒提供了一個認識基督教的無門檻入口。

​邏輯性與理性:Lewis 本身是牛津大學的教授,他的論證充滿理性與邏輯。他不是單純宣講信仰,而是邀請讀者進行一場理性的思辨之旅。這對於許多不習慣傳統佈道,更偏好理性探討的現代人來說,極具說服力。

​個人經歷:Lewis 本人曾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直到中年才皈依基督教。這段親身經歷讓他的文字充滿了真誠與同理心,他理解懷疑者的心路歷程,因此能從對方的角度進行對話,而不是居高臨下地說教。

​一些評論

​儘管《Mere Christianity》廣受好評,但它也並非沒有爭議。部分神學家認為,Lewis 對教義的簡化可能過於理想化,忽略了某些深層次的複雜性。例如,他在書中提出的「三擇一論」雖然有力,但也有人認為它過於簡單化了神學與哲學的複雜性。然而,這正是這本書的初衷——它本來就不是一部神學教科書,而是一本引導讀者認識信仰基本概念的入門書。

​總結來說,《Mere Christianity》是一本兼具理性深度與人性溫暖的經典之作。無論讀者是尋求真理的非信徒,還是希望深化信仰理解的基督徒,這本書都能提供深刻的啟發。它不僅是介紹基督教信仰的優秀讀物,也是理解 C.S. Lewis 思想和寫作風格的絕佳起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三大一神論宗教簡明版 猶太教 伊斯蘭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