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赫迪(al-Mahdī)在伊斯蘭教末世論的概念差異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馬赫迪(al-Mahdī)在伊斯蘭教末世論的概念差異





伊斯蘭末世論中,馬赫迪是核心人物之一,但 遜尼派(Sunni Islam)與什葉派(Shī‘a Islam)對馬赫迪的身份、性質與出現方式有本質差異。

一、遜尼派對馬赫迪的理解

1. 身份特性

馬赫迪是一位將來出現的正義領袖,帶領信徒恢復正義。

出身於先知穆罕默德的家族(哈希姆家族),但具體身份與名字可能不同(聖訓中提到,他的名字可能與先知相同)。

並非已經存在於世界中的人,沒有隱遁或提前降臨的概念。

2. 使命與角色

馬赫迪出現於末日前,統一穆斯林、清除邪惡,為爾撒(耶穌)降臨做準備。

他與爾撒合作,最終擊敗 Dajjal(大假先知),恢復宗教與社會秩序。

重點是 功能性與正義使命,而非個人神聖地位。

3. 出現時間與背景

將來出現的事件,沒有預設歷史人物,依社會混亂、道德敗壞的徵兆而來。

末日大戰與審判的序列中,馬赫迪先行登場,爾撒隨後降臨。

4. 核心觀念總結(遜尼派)

馬赫迪 = 將來的正義領袖

不隱遁

功能導向(善惡對決)

與爾撒(耶穌)合作,擊敗邪惡

二、什葉派對馬赫迪的理解(十二伊瑪目派)

1. 身份特性

第十二位伊瑪目,名為 穆罕默德·馬赫迪(Muhammad al-Mahdī),出生於公元869年(伊斯蘭曆255年)。

自公元874年(伊斯蘭曆260年)進入小隱遁(Minor Occultation),自公元941年(伊斯蘭曆329年)進入大隱遁(Major Occultation),被信徒視為仍然活著但不可見直到末世將重現。

擁有神聖授權與不可替代性,是正統宗教與社會秩序的最終恢復者。

2. 使命與角色

將再臨,恢復真主的公義,消滅壓迫與邪惡。

將建立伊斯蘭世界的正義秩序,為信徒帶來和平與公義。

與耶穌(爾撒)合作,擊敗 Dajjal,但在什葉派神學中,馬赫迪的角色更為中心與決定性。

3. 出現時間與背景

已存在於歷史中,但隱遁至今。

信徒相信末日時,他會重新現身,實現歷史中的救贖承諾。

4. 核心觀念總結(什葉派)

馬赫迪 = 隱遁的第十二伊瑪目

已存在於世界

神授權威、中心角色

對末世審判及世界秩序有決定性影響

三、遜尼派與什葉派馬赫迪概念的主要區別

1. 存在狀態

遜尼派:將來會出現,尚未出生或尚未被公開

什葉派:已出生,隱遁中,將再臨

2. 身份認定

遜尼派:正義領袖,血統可與先知有關,但非必然唯一

什葉派:第十二位伊瑪目,唯一正統,神授權威

3. 末世角色

遜尼派:協助爾撒(耶穌)擊敗 Dajjal,功能性角色

什葉派:末世救世主,核心角色是世界秩序重建者

4. 神學地位

遜尼派:普通人類領袖,但受真主指引

什葉派:具神聖性與不可替代性,具有神授使命

四、結論

馬赫迪是伊斯蘭末世論的重要角色,但在不同教派中理解差異很大:

遜尼派馬赫迪:功能性、將來降臨的正義領袖,名字與家族可能相關,但沒有隱遁概念。

什葉派馬赫迪:即隱遁的第十二伊瑪目,已出生、神授權威,末日再臨將重建世界秩序。

因此,若討論末日降臨的馬赫迪,必須先明確是 遜尼派視角 還是 什葉派視角,否則容易混淆兩者身份與神學地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各種中文版聖經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