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Anthea Butler教授著作《White Evangelical Racism: the Politics of Morality in America》《白人福音派種族主義:美國的道德政治》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評介Anthea Butler 教授著作《白人福音派種族主義:美國的道德政治》《White Evangelical Racism: the Politics of Morality in America》









​作者介紹:Anthea Butler 

​Anthea Butler是美國著名的宗教學者、歷史學家和公眾知識分子。她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擔任宗教學和非洲研究的教授。她的研究專注於美國宗教、政治和種族議題的交匯點,特別是探討非裔美國人宗教以及福音派在美國歷史中的角色。

​​Anthea Butler以其直言不諱和犀利的批判而聞名,她經常在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CNN發表評論,挑戰對美國宗教和政治的傳統觀點。她認為,要理解當代美國社會,就必須正視其宗教歷史中複雜且不光彩的一面,尤其是種族主義如何滲透並形塑了許多主流信仰傳統。

​她的著作《白人福音派種族主義:美國的道德政治》是其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旨在揭示美國白人福音派運動與系統性種族主義之間的深層聯繫,並對所謂的「道德」議題提出了全新的、具爭議性的解讀。

​書籍評介

​Anthea Butler在其著作《白人福音派種族主義:美國的道德政治》《White Evangelical Racism: The Politics of Morality in America》中,提出一個具爭議但強而有力的論點:種族主義並非美國白人福音派的「缺陷」,而是其核心的「特徵」。她挑戰了普遍認為福音派因墮胎等「道德議題」而投入政治的觀點,並主張其政治動機實源於維護白人至上主義和文化白人身份的悠久歷史。

​核心論點與歷史脈絡

​種族主義為福音派基石:Anthea Butler追溯歷史,指出自19世紀以來,福音派就利用聖經來為奴隸制度辯護。在美國內戰後,他們又支持「失落的大業(Lost Cause)」、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對黑人歧視並在公共設施隔離的法律)及私刑。她認為,福音派在整個20世紀都積極或消極地抵抗民權運動,這些選擇至今仍影響深遠。

​「道德多數」的真正起源:她特別強調,所謂「道德多數」(Moral Majority)在1970年代崛起並參與政治,並非如傳統說法般是為了回應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1973,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孕婦具有墮胎權),而是因為福音派私立學校面臨被撤銷免稅地位的威脅,緣由是這些學校拒絕招收非裔學生。這顯示出福音派的政治動員從一開始就與維護種族隔離和白人權力緊密相關。

​「道德」作為政治工具:Anthea Butler 認為,當代白人福音派將墮胎、同性戀等「道德議題」作為掩飾種族主義的政治武器。這些議題有效地動員了選民,並將福音派與共和黨緊密捆綁,最終目的仍是鞏固其政治權力和文化霸權。

​評價與爭議

​這本書在學術界和公眾中都引起了廣泛討論,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正面評價

​深刻而及時的批判:許多評論家稱讚這本書的論點清晰、簡潔且具說服力。它挑戰了對福音派運動的傳統、溫和的敘述,並將其與美國歷史上的系統性種族主義直接聯繫起來。

​直面歷史的「不適」:Anthea Butler 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白人福音派歷史中不光彩的一面,迫使讀者,尤其是白人福音派讀者,去正視他們信仰傳統中種族歧視的現實。

​可讀性高:這本書篇幅不長,語言通俗易懂,適合非專業讀者閱讀,有助於更廣泛的公眾理解美國宗教與政治的複雜關係。

​負面評價與批評

​過於簡化與單一化:一些批評者認為,Anthea Butler 將整個白人福音派運動歸納為種族主義,這過於籠統。他們指出,福音派群體內部存在巨大的多樣性,忽略了那些積極參與種族和解的信徒。

​證據的選擇性使用:部分學者批評Anthea Butler 在舉證時,傾向於引用那些支持其論點的極端例子,並將少數福音派領袖的言行擴大到整個群體。例如,她對福音派傳教士葛培理(Billy Graham)的評價,雖承認他曾挑戰種族隔離,但仍將他視為維護「美國主義文化」的工具。

​缺乏神學深度:批評者指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歷史與社會學的批判,而非深入探討福音派神學如何與種族主義糾纏。這導致書中對「白人福音派」的定義模糊,有時僅僅指涉那些投票支持特定政黨的白人基督徒。

​總結

​《白人福音派種族主義:美國的道德政治》是一本充滿道德憤慨且極具挑釁性的著作。它透過簡潔有力的歷史梳理,揭示了美國白人福音派運動中被長期忽視的種族主義根源。儘管它因論點的概括性和選擇性而受到學術界的質疑,但這本書的時效性和警示性不容小覷。它不僅是對白人福音派運動的一次嚴厲審視,也是對所有美國人的一次挑戰,促使我們反思,所謂的「道德」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為政治和種族偏見的遮羞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三大一神論宗教簡明版 猶太教 伊斯蘭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