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耶穌教會分裂史:誰是真教會?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真耶穌教會分裂史:誰是真教會?





一、源起與自我認同

真耶穌教會創立於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是當時五旬節派靈恩運動在華人世界的特殊延伸。1917 年,創立者魏保羅宣稱自己領受聖靈異象,認定上帝啟示他建立一個「唯一真正的教會」。這一名稱的挑釁意味不言而喻:既然它稱為「真耶穌教會」,則其他教派皆暗示為「不真」或「偽」。

這種獨斷性在宗教歷史並不罕見。初代基督教群體彼此也常以「真理」與「異端」互相界定。《約翰福音》14:6(和合本)記載耶穌的話:「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真耶穌教會引用這節經文,聲稱唯有他們保有「真理的道」,並且強調沒有經由該教會,任何人無法得救。

二、聚會模式與聖經依據

真耶穌教會強調靈恩經驗,特別是說方言作為「得聖靈」的證據。這點他們直接引用《使徒行傳》2:4(和合本):「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在他們的教導中,若信徒沒有說方言,就無法確證已經領受聖靈。

聚會時,他們往往強調直接禱告、禁食、聖靈臨在,而非依靠傳統神職人員制度。講道的內容常強調「我們才是真教會」,並常引用《加拉太書》1:8(和合本):「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此經文成為排他性立場的核心支撐。

三、分裂的必然性

然而,宗教內部的「真理壟斷」往往帶來新的分裂。正如《哥林多前書》1:12–13(和合本)所記:「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矶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基督是分開的麼?」保羅在此批評初代教會已出現派系爭奪。真耶穌教會歷史的發展亦重演同樣的劇本。

二十世紀中後期,教會因為教義解釋、權力分配與屬靈權威的爭奪而產生嚴重衝突。一方認為自己忠於最初的啟示,另一方則控訴對手已「屬世」或「走偏」。結果,一部分成員脫離,成立了「真真耶穌教會」,聲稱自己才是真正延續原初異象的一方。

這樣的分裂在言語上也極具聖經色彩。雙方互相引用《約翰一書》4:1(和合本):「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每一派都指控對方被「假靈」迷惑,甚至被魔鬼欺騙。

四、較真與排他:跨宗教的共性

真耶穌教會與真真耶穌教會的「較真」並非孤例。伊斯蘭世界中,瓦哈比派、十二伊瑪目派、塔利班、蓋達、伊斯蘭國也都彼此聲稱「唯我為真」,並以《古蘭經》與聖訓為據,排斥對方為「偽伊斯蘭」。在基督教歷史中,東正教與天主教互相指責對方偏離正道,新教則指控天主教腐敗,再洗禮派又批評路德宗不夠徹底。

這正驗證了《哥林多前書》3:3–4(和合本)所言:「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麼?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麼?」教會史不僅是信仰的傳承史,更是分裂與爭奪「正統」名義的歷史。

五、結語

真耶穌教會以「真」為名,自我標榜為唯一正統,卻在歷史演進中走向分裂,衍生出「真真耶穌教會」。雙方都藉聖經經文來支持己方、攻擊對方,說自己屬靈,對方屬世,甚至屬魔鬼。這正好反映出宗教史中一個深層的悖論:越是強調唯一真理,越容易走向多重「真理」的分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具有深刻神學與政治學涵意的悔罪詩 聖經詩篇第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