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 Marcus J. Borg 教授著作《Days of Awe and Wonder: how to be a Christia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敬畏與驚奇的日子:如何在21世紀當個基督徒》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評介 Marcus J. Borg 教授著作Days of Awe and Wonder: how to be a Christia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敬畏與驚奇的日子:如何在21世紀當個基督徒》











作者簡介

Marcus J. Borg(1942–2015)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進步派新約學者與神學思想家之一,曾任教於奧勒岡州立大學宗教與文化系。他不僅是學界公認的「歷史耶穌研究」先驅之一,也是「耶穌研討會」(Jesus Seminar)的核心成員,致力於重新探討福音書中的歷史性與信仰意義。

Borg 的著作往往跨越學術與大眾之間的鴻溝,力圖以清晰、親近的語言,讓普通讀者理解現代神學與聖經詮釋如何與當代生活連結。他與 John Dominic Crossan 多次合著,為北美自由派教會群體提供了新的靈性資源。

書籍概述

《Days of Awe and Wonder》於 2017 年由 HarperOne 出版,是 Borg 逝世後出版的遺作,內容由其妻子與朋友整理,集結了他晚年的演講、文章與靈修反思。這本書不像傳統神學專著那樣嚴謹系統,而更像一部「智慧遺言」,展現 Borg 對基督信仰的終極理解。

書名中的「Awe and Wonder」(敬畏與驚奇),指向他對信仰最核心的體驗:宗教不僅是教義的接受與倫理的遵行,更是對神聖臨在的驚歎,對生命奧秘的深刻感受。對 Borg 而言,基督徒的任務並非維護過去的教條,而是活出一種開放、探索與更新的靈性,這才是二十一世紀基督徒真正的呼召。

主要內容與評介

一、從「信仰即信條」到「信仰即信任」

Borg 一再強調,現代基督徒最大的困境之一是將「信仰」狹隘地理解為「接受正統教條」。這種把信仰化約為智識同意的模式,導致許多人因無法認同某些超自然敘事(例如童女生子、耶穌肉身復活)而感到疏離。Borg 主張回到拉丁文 fides 的原始涵義:信仰是「信任」(trust),是把自己生命交託給那位至高者,而非死守命題真理。

這樣的詮釋,不僅減輕了理性懷疑者的焦慮,也重新開啟基督教與現代知識社會的對話。Borg 認為,信仰並不是抗拒懷疑,而是敢於在不確定之中,仍然選擇信任與跟隨。

二、歷史耶穌與靈性基督

作為歷史耶穌研究的重要學者,Borg 在書中延續了他的兩層區分:一方面,他探討「歷史上的耶穌」(Jesus of history),一位猶太先知、社會革新者;另一方面,他談「信仰中的基督」(Christ of faith),即群體經驗中不斷臨在的救主。

對 Borg 來說,這兩者並不互相排斥,而是並行不悖。耶穌的歷史行動讓我們看到一個以憐憫、正義與包容為核心的天國運動;而基督的靈性臨在則在每一個世代引導信徒,超越時間限制,仍然活著。這種雙重理解,避免了狹隘的「歷史懷疑論」與僵硬的「教條保守主義」,為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提供了一種開放的神學途徑。

三、從懲罰到轉化:對上帝形象的更新

Borg 對於傳統「審判與懲罰」的上帝形象抱持高度批判。他指出,這樣的神學想像往往與社會階層、父權結構相互呼應,使信仰淪為恐懼與控制的工具。相對之下,他強調聖經另一條脈絡:上帝是慈悲、解放與療癒的源泉。

因此,成為基督徒並不是害怕地獄而順從教會,而是被神聖的愛所觸動,進而活出憐憫與正義。Borg 呼籲教會重拾這樣的「轉化性上帝觀」,因為只有這樣的信仰,才能在二十一世紀依然吸引人心。

四、宗教作為靈性實踐,而非邏輯命題

Borg 對宗教最核心的理解,是「靈性經驗的語言化」。他認為聖經故事並非單純的歷史記錄,而是信仰群體對神聖經驗的敘述。這些故事的價值不在於字面真偽,而在於它們如何引導人進入與神的相遇。

因此,《Days of Awe and Wonder》不斷呼籲基督徒以「詩意的眼光」來閱讀聖經,讓經文成為開啟敬畏與驚奇的窗口,而不是一份需要逐字捍衛的教條文件。這種詮釋方式,對於現代讀者特別重要,因為它能幫助人們在懷疑與科學世界觀中,仍然找到信仰的靈性價值。

五、公共信仰與社會責任

除了個人靈性,Borg 也強調基督徒的公共使命。他認為,信仰不能局限於私人心靈,而必須展現在追求公義、反抗壓迫的行動之中。耶穌所宣告的天國,是一個以平等與包容為基礎的社會願景。

在二十一世紀的多元社會,這意味著基督徒應該積極參與社會議題,如貧富差距、種族歧視、環境危機等。對 Borg 而言,信仰若缺乏公共倫理的實踐,便失去了其核心。

評價與意義

《Days of Awe and Wonder》並不是一部嚴謹的神學系統,而更像是一位臨終智者的總結性沉思。它的價值在於:

1. 靈性導向 —— 提醒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在於敬畏與驚奇的體驗,而非固守教條。

2. 神學更新 —— 提供一種在科學時代仍然可行的基督教理解方式,既尊重理性,又保存靈性。

3. 牧養資源 —— 為教會領袖與信徒提供語言,幫助他們向懷疑者或「失落的一代」解釋為何基督信仰仍然有意義。

4. 社會呼聲 —— 把信仰與公共正義結合,避免宗教淪為純粹個人化的靈修工具。

當然,從批判角度來看,Borg 的語言有時過於詩意與開放,對於保守派或傳統信徒而言,可能顯得過度模糊,缺乏具體的教義界線。但這正是他所追求的:讓基督教在二十一世紀繼續成為一種「開放而流動的信仰傳統」。

結語

Marcus J. Borg 在《Days of Awe and Wonder》中,留下了一份既溫柔又挑戰性的信仰遺囑。他邀請基督徒在懷疑、科學、世俗化的時代,仍然敢於活出敬畏與驚奇,把信仰看作一種信任與生命交託,並在公共生活中見證愛與正義。

這本書不僅是自由派神學的結晶,也是一份深具靈性力量的呼召——提醒我們,基督教若要在二十一世紀繼續生機盎然,就必須勇敢地脫去恐懼與僵化,重新擁抱「敬畏與驚奇」的核心靈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三大一神論宗教簡明版 猶太教 伊斯蘭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