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主要宗教是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 名稱與教義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伊朗(波斯)今天主要宗教是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Twelver Shiʿism, Ithnā ʿAshariyya),背後有一段漫長而複雜的歷史。
一、伊朗成為什葉派國家的歷史過程
1. 早期情況:以遜尼派為主
公元 7 世紀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後,伊朗地區最初以遜尼派為主流。
雖然什葉派在庫法、巴士拉等地有信眾,但在整個波斯並非主流。
2. 蒙古伊兒汗國時期(1256–1353)
伊兒汗國初期統治者是佛教徒或薩滿教信仰,後來逐步伊斯蘭化。
1295 年,合贊汗(Ghazan Khan)正式皈依伊斯蘭,但接受的是遜尼派而非什葉派。
也有部分蒙古貴族與將領同情什葉派,但整體而言,伊兒汗國並未將十二伊瑪目派定為國教。
因此,伊朗轉向什葉派並非直接因蒙古人改宗。
3. 真正的轉折:薩法維王朝(Safavid Dynasty, 1501–1736)
1501 年,薩法維王朝的創建者 伊斯瑪儀一世(Shah Ismāʿīl I) 在大不里士稱王,正式宣布 十二伊瑪目派為國教。
薩法維政權強迫伊朗境內改宗,並引進黎巴嫩、巴林等地的什葉派學者建立宗教制度。
從此伊朗逐漸轉型為什葉派國家,並與鄰近的遜尼派鄂圖曼突厥帝國形成長期對立。
二、什葉十二伊瑪目派的名稱與來源
1. 名稱由來
「十二伊瑪目派」(Ithnā ʿAshariyya, Twelvers)得名於他們承認由阿里(先知女婿)開始,經由其子孫,共有十二位合法伊瑪目。
他們相信第十二位伊瑪目 穆罕默德·馬赫迪(Muḥammad al-Mahdī, 公元 869 生) 在 874 年隱遁(Occultation),將在末世回歸,帶來公義。
2. 十二位伊瑪目傳承
① 阿里 ibn Abi Talib
② 哈桑 ibn ʿAlī
③ 侯賽因 ibn ʿAlī
…(中間略)…
⑫ 穆罕默德·馬赫迪(隱遁的伊瑪目)
三、十二伊瑪目派的核心教義
1. 伊瑪目論(Imamate)
伊瑪目是穆斯林社群唯一合法領袖,必須出自阿里與法蒂瑪的後裔。
伊瑪目具有無謬性(infallibility),是神聖知識與解釋《古蘭經》的唯一來源。
2. 隱遁與末世觀
第十二伊瑪目隱遁,現今不在世人眼前,但仍維繫著世界的秩序。
在末世,他將以「馬赫迪(導正者)」的身份回歸,實現公義與真主的完全統治。
3. 宗教權威的代理人
因第十二伊瑪目不在世間,神職人員(ʿulamāʾ,後來發展為阿亞圖拉制度)成為其代理人,指導信徒。
這使十二伊瑪目派逐漸建立了強大的宗教學者階層,掌握法律、教育與社會規範。
四、總結
1. 伊朗信仰什葉派並非因蒙古伊兒汗國:
蒙古統治時期雖然動搖了遜尼派霸權,但未直接推動什葉派化。
真正的關鍵是 1501 年薩法維王朝強行推行十二伊瑪目派為國教。
2. 十二伊瑪目派名稱與教義:
名稱源自對「十二位伊瑪目」的承認。
教義核心:伊瑪目的神聖繼承、十二伊瑪目的隱遁、末世救世主的回歸,以及宗教學者的代理角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