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紇/回鶡何時改稱「維吾爾(Uyghur)」及其英文對應關係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回紇/回鶡何時改稱「維吾爾(Uyghur)」及其英文對應關係,並釐清歷史脈絡。












一、名稱變遷:回紇 → 維吾爾

1. 唐代稱呼

唐代史籍中稱「回紇」「回鶡」「回鶻」,主要指 蒙古高原及東北天山北部的突厥語系遊牧民族。

此時民族政治組織是回鶻汗國(744–840),與伊斯蘭無關。

英文通常標為 Uighur / Uigur / Uyghur,但唐代中文「回紇」一詞被現代學者對應翻作 Old Uighur(古回鶻語族與文化)。

2. 汗國覆亡後的西遷

840年回鶻汗國被黠戛斯擊敗,回鶻西遷至吐魯番、高昌、龜茲一帶,建立地方政權(稱 高昌回鶻)。

他們依舊自稱 回鶻(Uyghur),使用回鶻文書。

這時候,回鶻文化與佛教、摩尼教融合,尚未伊斯蘭化。

3. 伊斯蘭化後的維吾爾稱呼

10–12世紀,隨 喀喇汗王朝 的改宗與伊斯蘭化進程,回鶻人逐漸皈依伊斯蘭教。

元明時期,中國文獻將西域穆斯林統稱為「回回」,此時維吾爾人的民族名稱不再使用「回鶻」,而以「回回」或「維吾爾」出現於官方與文獻中。

現代「維吾爾 Uyghur」名稱復興:19世紀西方學者(如德國漢學家 August Conrady 等)在研究古突厥文字與中亞文獻時,將「回鶻」文化對應至現代維吾爾人,英文沿用 Uyghur / Uighur。

4. 小結

回紇 / 回鶡 / 回鶻 → 唐代稱呼的古突厥民族政權。

高昌回鶻 → 西遷後的回鶻地方政權,佛教、摩尼教為主。

維吾爾 / Uyghur → 10世紀後伊斯蘭化,19世紀西方學者正式使用英文名稱對應現代民族。

二、英文對應關係

中文稱呼 時代 對應英文 備註

回紇 / 回鶡 唐代 Old Uighur / Uighur 指古突厥汗國及民族

回鶻 9–12世紀 Old Uighur 高昌回鶻地方政權

維吾爾 10世紀後伊斯蘭化 Uyghur / Uighur 現代民族名稱,正式英文拼法於19世紀固定

回回 元明 Hui (Muslims) 中文對穆斯林的統稱,非特指突厥族群

三、宗教與民族身份轉換的脈絡

1. 唐代回紇:摩尼教與薩滿教為主。

2. 高昌回鶻:佛教與摩尼教並存,文化延續古回紇文字與習俗。

3. 伊斯蘭化(10–12世紀):隨喀喇汗王朝改宗,逐步演變為今日的維吾爾人。

4. 中文文獻演變:

回鶻 → 高昌回鶻 → 回回(元明) → 維吾爾(清末、現代)。

5. 英文對應:統一使用 Uyghur / Uighur 連結古今文化,但需注意古回鶻與現代維吾爾人身份差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具有深刻神學與政治學涵意的悔罪詩 聖經詩篇第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