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地球在呻吟:氣候變遷下的神義論新思考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上帝的地球在呻吟:氣候變遷下的神義論新思考









當代最尖銳的神學難題之一,不再只是戰爭、瘟疫與暴政造成的死亡,而是整個地球正在崩壞的現象:極端氣候(extreme climate)頻仍出現、極地冰原融解(polar ice melt)、海平面上升、乾旱與暴雨交替成災、森林野火無法撲滅、物種滅絕與生態系崩解。這一切不是單一地區的悲劇,而是整個星球的呻吟。於是,問題浮現:如果上帝是全能(omnipotent)、全善(omnibenevolent)的,為何祂容許人類走向這樣的毀滅?

一、天災還是人禍?

現代的神義論(theodicy)若要回應生態危機,首先必須區分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的界線是否仍然存在。氣候學家指出,現今所謂的「天災」往往有深刻的人為因素。例如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導致海洋溫度升高,使颱風與暴雨能量暴增;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排放造成北極冰層融化,改變洋流,導致某些地區洪水頻仍、另一些地區極端乾旱。這些現象若追溯源頭,多與人類工業化、過度消費與能源結構有關。

這就引出「集體罪」(collective sin)與「共業說」(doctrine of shared karma)的神學議題。若自然界的失衡是人類共同行為的結果,那麼災難是否即為一種「共業」的顯現?

二、共業說的宗教與神學背景

「共業」(巴利文 sammatta-kamma 或梵文 samuhika-karma)原為佛教概念,意指群體共同行為所累積的業力(karma)將導致共同的果報(collective retribution)。在印度思想中,個體與群體的命運相連:若整個社會道德墮落,眾生都要承受惡果。

在基督宗教傳統裡,雖然沒有「業」這一詞,但「原罪」(original sin)概念具有相似性:亞當與夏娃的墮落使全人類陷於罪中(《羅馬書》5:12)。到了歷史神學與民間信仰中,有人將此思維擴展成「集體報應」的觀念。最具爭議的例子,就是基督教史上流傳甚廣的「弒神罪」(deicide)指控:猶太人因殺害耶穌(《馬太福音》27:25)而被視為整個猶太民族都是罪人,因此在歷史中屢遭迫害。納粹德國屠殺六百萬猶太人時,部分德國神學家與民眾甚至以此為「神的審判」來合理化其罪行。

另一例可見於中世紀的瘟疫神學:歐洲黑死病(Black Death)肆虐時,許多人相信這是人類集體罪惡引發的天譴,因而展開自鞭苦修(flagellation)運動,甚至迫害被指為「引病者」的猶太人與女巫共業或集體報應的思想,雖能提供災難「有意義」的解釋,使人相信宇宙仍有道德秩序(moral order),但也往往走向道德暴力:它把苦難歸咎於受害者,把悲劇視為罪的代價。

三、從報應到修復:神學轉向

現代神學反思逐漸拒絕以「報應」作為災難的解釋,而轉向「修復」(restoration)與「修復神學」(theology of restoration)。修復神學主張,上帝在創造中賦予人自由意志(free will)與治理大地的責任(stewardship of creation)。因此,當人類濫用自由、踐踏自然時,災難並非神的懲罰,而是人類違背受託使命的後果。上帝不是施罰者,而是等待人類悔改、參與重建的那一位。

與此相呼應的是「生態神學」(ecotheology),這是一門跨界的神學分支,主張信仰不僅關乎人與上帝的關係,也關乎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地球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而非人類掠奪的對象。生態浩劫因此不是神的審判,而是人類與上帝、與自然斷裂的徵兆。

美國神學家Sallie McFague曾提出「世界為上帝的身體」(the world as God’s body)的比喻:當地球受創,就是上帝的身體受傷。若人類繼續污染、砍伐、燃燒,那便是對神聖的褻瀆。這種神學視角將信仰轉化為行動倫理:修復自然即是修復信仰。

四、全球不義與神義論的再思

氣候危機同時也是「結構性不義」(structural injustice)的體現。工業化國家長期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卻由開發中國家承受最嚴重的洪水、乾旱與糧荒。這使傳統神義論的提問更加複雜:為何受害者往往不是加害者?若以共業說看,似乎全人類皆有責;但若以道德角度看,災難的分布卻極不公平。

因此,新的神學回應不再試圖「替上帝辯護」,而是強調「與受苦者合一」(solidarity with the suffering)。上帝的角色不是審判者,而是同受痛苦的創造主;人類的任務不是尋找罪因,而是參與救贖歷程。

五、結語

神義論的核心問題始終是:在苦難面前,信仰還能說什麼?如今,這個問題被擴展至整個地球的維度。上帝似乎不再沈默,而是在乾旱的森林、融化的冰川、被淹沒的島嶼中發出警訊。災難不只是自然現象,而是一場靈性的審判,逼迫人類回應:「你們要修理看守這地」(創世記2:15)。

若說人類與地球共享命運,那麼生態浩劫正是「共業」最具體的顯現。只是,這一次上帝不需要發怒——因為我們自己正在吞食自造的審判。信仰的出路,不是尋找誰該被懲罰,而是重新學會悔改、節制與修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各種中文版聖經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