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承續與超越嗎?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伊斯蘭教(Islam)自稱並非「創立新宗教」,而是「回歸唯一真神(Allah)」的最初啟示,也就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Ibrahim)的信仰。換言之,伊斯蘭自認是承續並修正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最終啟示宗教。
一、歷史與經典證據:伊斯蘭承續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根源
1. 信仰血脈:亞伯拉罕傳統的延續
《古蘭經》(Qur’an)多次稱穆罕默德所傳的宗教為「易卜拉欣的宗教」(millat Ibrahim),強調他既非猶太人也非基督徒,而是「純一歸主者」(hanīf, 即一神信仰者)(參《古蘭經》3:67)。
伊斯蘭教承認亞伯拉罕、以撒(易司哈格)、雅各(葉爾孤白)、摩西(穆薩)、大衛(達伍德)、耶穌(爾撒)等皆為真主派遣的先知(nabī 或 rasūl),只是他們的教誨在後代被部分人曲解或篡改。
2. 經典上的承認與引用
《古蘭經》直接提及「《討拉特》(Tawrat,律法書,即猶太教《摩西五經》或《妥拉》)」、「《引支勒》(Injil,福音書,即基督教《新約》)」、「《宰卜爾》(Zabur,詩篇)」等經典,並稱這些原本都是出自真主的啟示(wahy)。
例如《古蘭經》5:44–48 明確指出:
> 「我確已降示《討拉特》,其中有引導與光明……我又使《引支勒》隨之而來,其中也有引導與光明,並確認前面的《討拉特》。」
「然後我降示給你(穆罕默德)這部經典(《古蘭經》),以真理確認它之前的經典,並作為它的監護者。」
這段文字正說明伊斯蘭視自己為對先前啟示的「確認者與監督者」(musaddiq wa muhaymin)。
3. 人物與故事的共通性
伊斯蘭保留大量與《舊約》《新約》相似的敘事:創世、亞當(阿丹)與夏娃(哈娃)、挪亞(努哈)方舟、亞伯拉罕獻子、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耶穌的誕生與神蹟等。
然而,伊斯蘭版本往往帶有修正性。例如:
被獻的不是以撒(易斯哈格Isaac),而是以實瑪利(易斯瑪儀 Ishmael)(參《古蘭經》37:99–113)。
耶穌(爾撒 ʿĪsā)為真主所造的先知,而非上帝之子(《古蘭經》4:171)。
摩西(穆薩 Mūsā)在《古蘭經》中被稱為「常與真主說話者」(kalīm Allāh),是最重要的先知之一。
二、《古蘭經》對猶太教與基督教「偏離」的辯駁
伊斯蘭認為,真主從亞當以降不斷派遣先知,啟示唯一神信仰(Tawḥīd),但後來的人們曲解經典、分裂宗派、神化先知,導致原本純正的一神教變質。以下是主要批判方向:
1. 對猶太教的批評
《古蘭經》指猶太人「知道真理卻違背真理」,甚至「篡改經文」(taḥrīf)。
> 「他們曲解經典的語句,並且忘記了其中一部分。」(5:13)
指出部分猶太人過分重視形式與律法,而忽略真主的慈憫與公義。
> 「你們殺害先知,並說:我們的心是蒙蔽的。」(2:87–88)
但同時,《古蘭經》也稱「其中有正直的人」(3:113–115),即承認猶太教群體中仍有敬畏真主者。
2. 對基督教的批評
最大的爭論在於「三位一體」與「神子論」:
> 「信道的人們啊!不要說『三位一體』,當止住此言,這對你們更好。真主是獨一的主宰。」(4:171)
「他們不信道,因為他們說:『真主就是麥西哈(彌賽亞)麥爾彥(馬利亞)之子爾撒(耶穌)。』」(5:72)
《古蘭經》認為爾撒(耶穌)是「真主的僕人與使者」,他是童女麥爾彥(瑪利亞)(Maryam)所生,但非神之子,而是由真主的一句話(kun, “有吧”)所成(3:45–47)。
《古蘭經》也否認耶穌被釘十字架,認為那只是幻象(4:157),真正的耶穌被真主提升到天上。
3. 對兩教的共同批判
《古蘭經》多次指出猶太人與基督徒都「分裂了信仰,並彼此爭論」,偏離了亞伯拉罕原有的純一信仰:
> 「宗教本是一個(宗教),只是後來的人出於嫉妒而彼此分歧。」(42:13–14)
因此,《古蘭經》宣告伊斯蘭為「回歸正道的最終啟示」,穆罕默德是「先知之印」(khātam al-nabiyyīn, 33:40)。
三、伊斯蘭的自我定位:確認、修正與超越
1. 伊斯蘭視自己為「一神信仰的最終形態」
不是「新的宗教」,而是「舊約—新約—古蘭」啟示鏈的終端。穆斯林視猶太人與基督徒為「有經之民」(Ahl al-Kitāb),地位高於多神教徒。
在早期伊斯蘭國家(特別是伍麥葉與阿拔斯王朝時期),猶太人與基督徒只需繳納保護稅(jizya)就可保留信仰,。
2. 《古蘭經》的立論方式
一方面「承認」前兩者的神聖起源;
一方面「修正」其神學錯誤與歷史偏離;
最終「超越」之,建立「純正的一神信仰」(Tawḥīd)與「終末審判」的倫理秩序。
3. 早期穆罕默德與基督徒的良好關係
根據伊斯蘭史,《古蘭經》提到基督徒「最接近穆斯林」:
> 「你必定發現最接近信士的人是那些說:『我們是基督徒』的人,因為他們當中有教士與修士,他們不自高自大。」(5:82)
這與歷史事件吻合:穆罕默德在受迫害時曾勸部分信徒逃往阿比西尼亞(衣索匹亞),當地基督徒國王奈加什(Najāshī)接納他們,因而形成早期伊斯蘭與基督教間的善意交流。
結語
綜合來看,《古蘭經》確實提供了多處明確證據表明:
伊斯蘭自認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正統繼承者與終極修正者;
古蘭經中大量承認並再敘述舊約與新約內容;
它辯稱兩教在歷史中偏離「獨一真主」之道,或神化先知、或曲解律法;
穆罕默德的使命正是「重整啟示的連續性」,恢復亞伯拉罕原本的純正信仰。
正如《古蘭經》42:13 所言:
> 「他為你們制定了宗教,就是他曾命令努哈(挪亞)的宗教,也啟示給你(穆罕默德)的宗教,我曾命令易卜拉欣、穆薩與爾撒(耶穌)的宗教:你們要堅守宗教,不要分裂其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