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耶路撒冷聖經》談天主教神學的馬利亞論與古蘭經的麥爾焉(馬利亞)童貞觀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從《新耶路撒冷聖經》談天主教神學的馬利亞論與古蘭經的麥爾焉(馬利亞)童貞觀
這個問題觸及三個層次:聖經文本翻譯學的層次、天主教馬利亞論的神學層次、以及伊斯蘭經典的繼承與詮釋層次。這三者交錯在一起,構成一個相當深刻的宗教與語文學議題。以下分段說明。
一、New Jerusalem Bible 的翻譯背景與“童貞女”爭議
《新耶路撒冷聖經》(New Jerusalem Bible, NJB)以法文《耶路撒冷聖經》(La Bible de Jérusalem, 1956)為母本。此譯本由法國天主教的**聖經學院(École Biblique de Jérusalem)**主導,以考古與語源學研究聞名。
雖然 NJB 是獲得梵蒂岡信理部批准可用於禮儀與教學的譯本(具有官方許可, imprimatur),但這不意味其字句詮釋本身成為教義。批准僅表示其內容未違反信仰要理。
爭議集中於《以賽亞書》7章14節。希伯來原文的 ‘almah(עלמה)意為“適婚年齡的年輕女子”,並不必然指“處女”;相對詞 bethulah 才明確指“童貞女”。但七十士譯本(LXX)在公元前2世紀將此字譯為 parthenos(童貞女),拉丁武加大譯本延續為 virgo,英文傳統(如 KJV)也譯作 virgin。早期基督徒遂據此視為預言耶穌由童貞女所生的伏筆。
舊約聖經以賽亞書的一個字的翻譯影響到新約聖經馬利亞懷孕生下耶穌的問題,是因為基督教的預表論。基督徒認為以賽亞書該經節預表新約馬利亞的女體狀態,關乎年輕女子馬利亞是以自然交配方式懷孕生下耶穌,或是以童貞女狀態由聖靈感孕,成為神子的代理孕母。
NJB 採取 young woman 的譯法,是基於現代語言學與文獻研究的結果,屬於學術性翻譯,而非教義否定。教會並未放棄“童貞降孕”(virginal conception)的信仰,而只是讓經文回到歷史語義層次。
二、天主教神學馬利亞論與“無垢始胎”教義是否受影響?
1. “童貞女懷孕”與“無垢始胎”是兩個不同教義
首先要分清兩者的神學內涵與時間背景:
“童貞女懷孕”(拉丁文 virginitas in partu)指瑪利亞在懷孕、分娩前後皆保持童貞,這是初代教會信經即已確認的信條。
“無垢始胎”(拉丁文 Immaculata Conceptio)則指瑪利亞在自身受孕之初,即蒙天主恩寵而免於原罪的污染。這一教義由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正式定義。
因此,即使《以賽亞書》譯為“年輕女子”,也不會影響“無垢始胎”的教義,因為後者關乎瑪利亞靈魂的潔淨,而非她生子時的生理狀態。
2. 教會對譯文問題的立場
天主教《教理》第497條明確指出:
> “耶穌是由童貞女瑪利亞,因聖神(聖靈)而成孕。”
對《以賽亞書》7章14節的譯法,教會承認從語言學角度,“年輕女子”是合理譯法,但在神學詮釋上仍堅持其“預表性”意義——即舊約原文描述的年輕婦人,在新約啟示中被揭示為童貞瑪利亞的預像。
這種詮釋屬於“靈義層次”(拉丁文 sensus plenior),是天主教聖經詮釋傳統中的常用方法:經文可有歷史字面意義,也有救恩史中的更深靈意。
三、伊斯蘭的馬利亞(麥爾焉)觀與“童貞懷孕”的承襲
《古蘭經》多處提到麥爾焉(Maryam)童貞懷孕。
在《麥爾焉章》(第19章16–21節)中,天使告訴她將生一子,她問:“我未嫁人,怎會有兒?”天使回答:“如此,真主欲成事,祂只說‘有’,它就有。”
《儀姆蘭的家屬章》(第3章45–47節)也有相似敘述。
因此,伊斯蘭完全承認童貞懷孕的事實,只是將耶穌(爾撒,ʿĪsā)視為偉大的先知,而非天主之子。
若基督教譯文改為“年輕女子”,是否意味古蘭經出錯?並不如此。
伊斯蘭的啟示論主張《古蘭經》是安拉直接啟示給穆罕默德的,並非抄自聖經或猶太經卷。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對早期啟示的“糾正與完成”,因此即使聖經翻譯或傳抄有所不同,《古蘭經》的記述仍被視為最終且無誤的版本。童貞懷孕在伊斯蘭內部是自足信條,與聖經文本爭議無涉。
四、綜合分析:信仰與語文的界線
1. 翻譯學層面:
“young woman”是語源上更接近原意的譯法,但並未否定童貞懷孕的信仰意涵。這種區分正顯示天主教現代聖經研究的成熟與開放。
2. 神學層面:
“無垢始胎”關乎原罪與救恩的教義,並不依賴單一經節的語文詮釋,因此不受譯法更動影響。
3. 宗教比較層面:
伊斯蘭與天主教都尊崇馬利亞,並都承認童貞懷孕,但意義不同——伊斯蘭強調神蹟與先知身份,天主教則視之為“道成肉身”的奧秘。兩者殊途同歸於對純潔與神聖母性的尊敬。
五、結語
《新耶路撒冷聖經》將“童貞女”改譯為“年輕女子”,反映的是學術上對語源與原文的忠誠,而非教義上的退讓。
天主教的馬利亞論,包括童貞降孕與無垢始胎兩大信條,仍然完整無缺。
伊斯蘭則以獨立啟示確認童貞懷孕的真理。
這場看似細微的譯字之爭,其實揭示了三大亞伯拉罕宗教如何在語言、信仰與真理之間求取平衡:
——語言追求準確,信仰追求奧祕,而真理則由各自的啟示傳統所界定。
.web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