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的分裂與三大伊瑪目派 伊斯蘭六大神學戰場之五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什葉派的分裂與三大伊瑪目派發展出來的神學
伊斯蘭六大神學戰場之五
一、導論:權力與信仰的分岔路
伊斯蘭在穆罕默德逝世後,因繼承人(哈里發,Caliph)之爭而分裂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什葉派最初因認定領導者(伊瑪目,Imam)的繼承有異議而分裂為數個支派,後來發展出各自的神學體系。
表面上,這些分裂起源於政治權力鬥爭,但長期下來,神學、哲學及社會實踐使每個支派形成獨特特色。什葉派的分支主要有五伊瑪目派、七伊瑪目派(伊斯瑪儀派)與十二伊瑪目派,本文將依序論述三者的神學思想、歷史背景與人物故事。
二、五伊瑪目派(Fivers):忠於隱逸與葉門實踐
五伊瑪目派,又稱扎伊迪派(Zaydiyyah),得名於其第五任伊瑪目扎伊德·伊本·阿里(Zayd ibn ʿAlī, 695–740 CE)。扎伊德是阿里與侯賽因後裔,他反對倭瑪亞(Umayyad)王朝暴政,主張伊瑪目應具備正義、能力與行動力。
五伊瑪目派的神學核心可概括為:
1. 伊瑪目非神聖,不具絕對啟示:伊瑪目是政治與宗教領袖的結合,但須以正義與能力取得信徒認同;
2. 行動與抵抗的重要性:信徒有責任反抗暴政,若伊瑪目懦弱或不公,則社群可自行決定正當的領導者;
3. 宗教法與倫理的務實精神:偏重《古蘭經》與先知傳統,較少神秘哲學色彩。
歷史上,五伊瑪目派以葉門為主要聚居區。扎伊德之後,其後裔和支持者多在葉門山區建立社群,抗衡外來政權。這裡的例子清楚展示:五伊瑪目派的神學與政治行動並非抽象理論,而是實際社會實踐,信仰與政治深度交織。
此外,五伊瑪目派主張伊瑪目可被人民選擇,若其失職,則可取代;此一立場與十二伊瑪目派的隱遁觀形成鮮明對比。五伊瑪目派注重的是當下歷史與社會的正義實踐,而非末世救贖。
三、七伊瑪目派(伊斯瑪儀派):隱義的啟示與秘傳之光
七伊瑪目派,又稱伊斯瑪儀派(Ismāʿīliyyah),起源於第六任伊瑪目**賈法爾·薩迪克(Jaʿfar al-Ṣādiq, 702–765 CE)逝世後的繼承爭議。薩迪克長子伊斯瑪儀·伊本·賈法爾(Ismāʿīl ibn Jaʿfar)早於父親去世,導致信徒分歧:部分人視伊斯瑪儀為隱遁的伊瑪目;另一部分則認為其子穆罕默德·伊本·伊斯瑪儀(Muḥammad ibn Ismāʿīl)**才是第七伊瑪目。
七伊瑪目派核心神學:
1. 隱遁與末世再臨:伊瑪目雖隱遁,仍引導信徒心靈,並將在適時顯現;
2. 啟示的內隱(bāṭin)與外顯(ẓāhir):信徒需透過伊瑪目或達伊(Dāʿī)的指引理解《古蘭經》內在意義;
3. 宇宙論與哲學思考:受新柏拉圖主義及波斯光明哲學影響,提出流溢(emanation)理論,上帝透過智慧與靈魂層級展現於世界。
政治實踐方面,七伊瑪目派的理念在**法蒂瑪王朝(Fatimid Caliphate, 909–1171 CE)**落實。法蒂瑪王朝自稱穆罕默德女兒法蒂瑪後裔,建立於北非,後定都開羅,成為伊斯瑪儀派政權典範。艾資哈爾大學最初即由法蒂瑪王朝創建,用以培養哲學家、達伊與宗教領袖。
王朝滅亡後,伊斯瑪儀派分為尼查里派(Nizārī)與穆斯塔ʿ里派(Mustaʿlī)。尼查里派在波斯阿拉穆特山城(鷹堡)發展,西方稱「刺客派」,實際上以隱秘知識與哲學追求為核心。現代伊斯瑪儀派的信仰代表為阿迦汗(Aga Khan),其被視為現存伊瑪目,象徵啟示持續延續。
四、十二伊瑪目派:隱遁伊瑪目與伊朗的聖政秩序
十二伊瑪目派(Ithnā ʿAshariyyah)承認自阿里起至第十一任伊瑪目**哈桑·阿斯卡里(al-Ḥasan al-ʿAskarī, 868–874 CE)止,共十一位伊瑪目。哈桑幼子穆罕默德·邁赫迪(Muḥammad al-Mahdī,第十二位伊瑪目)**據信遭阿拔斯政權迫害而被隱遁,信徒深信他將於末世歸來。
十二伊瑪目派神學核心:
1. 歷史與末世二元觀:現世的不義將由隱遁的伊瑪目救贖;
2. 權威代理:伊瑪目不在時,由學者(ʿUlamāʾ)代行教導與法律判斷,這是現在伊朗以伊斯蘭學者為最高領袖的依據;
3. 聖政結合:歷史上薩法維王朝(1501–1736)將十二伊瑪目派定為國教,將神學轉化為政權合法性。
薩法維王朝的統治者以伊瑪目隱遁理念作為統治基礎,形成伊朗什葉派文化與政治格局。至現代,**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79–)**將法學家監護制(Wilāyat al-Faqīh)制度化,賦予最高法學家兼具政治與宗教權威,成為國家治理核心。
十二伊瑪目派的宗教實踐亦深刻:**卡爾巴拉悼祭(ʿĀshūrāʾ)**每年舉行,悼念侯賽因殉難,透過戲劇、詩歌與群眾情感,將歷史苦難轉化為信仰記憶與政治凝聚力。
五、結論:從分裂到神學成熟
什葉派的三大伊瑪目派雖源於繼承權爭議,卻各自建立了深厚的神學與政治實踐:
五伊瑪目派:實踐主義、葉門為核心,重視行動正義;
七伊瑪目派:隱遁與啟示哲學、法蒂瑪王朝為實例,強調內隱知識;
十二伊瑪目派:末世觀、薩法維王朝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為例,將隱遁神學延伸為制度化政治與文化。
這些分支展現伊斯蘭思想的多元性:從政治抗爭到哲學神秘,從社群實踐到國家治理,什葉派的神學發展既是歷史產物,也是信仰力量的延續。


.webp)

.webp)

.web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