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如何解釋惡的來源:與祆教/摩尼教二元論的系統比較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基督教如何解釋惡的來源:與祆教/摩尼教二元論的系統比較
一、緒論:為何「惡的問題」在基督教變成神學最高難題?
「惡從何來?」是任何宗教都無法迴避的提問。但不同宗教的宇宙觀,使這個問題的難度天差地遠。
若一個宗教相信宇宙起源於兩個相對力量,例如光明與黑暗、善與惡,那麼惡之所以存在便不難理解;它是一種原初的實在,是宇宙結構中的一部分。然而,基督教從一開始就宣稱:
只有一位創造者
神是全善
神是全能
神創造萬物為善
這四個信條一旦成立,「惡」的存在就立即變成難以解釋的矛盾。
二元論賦予惡獨立來源;獨一神論卻剝奪惡的合法來源,卻又必須面對惡的真實存在。
基督教的神義論因此遠比祆教(Zoroastrianism)或摩尼教(Manichaeism)複雜。
二、祆教的宇宙二元論:善神與惡神並存的世界
祆教起源於古波斯,其核心是「二元宇宙論」:
善神:阿胡拉·馬自達(Ahura Mazda)
惡神:安格拉·曼紐(Angra Mainyu)
兩者皆為原初存在,互不由對方創造,並且永恆對抗。善代表光明、秩序、真實;惡代表黑暗、毀滅、謊言。人類在宇宙中並非中立,而是站在光明一側的「盟友」,透過善思、善語、善行推動宇宙趨向光明。
這種宇宙觀本質上是一種 力量分裂。世界之所以同時存在善與惡,是因為兩種力量從起初便在爭戰。
三、摩尼教的宇宙二元論: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的鬥爭
摩尼教延續祆教二元論,但發展得更神秘、虛無與悲劇化。
光明國度:屬於真神;純潔靈性
黑暗國度:屬於惡神;物質、肉體
世界:光被黑暗吞噬後的混合體
人類:其靈魂是光明殘餘,被肉體囚禁
宇宙任務是:
> 透過禁慾、修行、知識釋放光明,使光重新回歸真神。
在這裡,惡是另一個原初國度,不屬於善神,也不由善神造。
四、二元論如何回答「惡從何來」?
答案極其簡單而一致:
> 惡來自惡神或黑暗原理。
人之惡是外來力量的侵入。
宇宙本質上就是戰場。
因此,惡的存在不是善神的責任;它有自己的「家」。
五、基督教的獨一神論反而使「惡」成為真正的難題
基督教從猶太傳統繼承了最嚴格的獨一神信仰:
宇宙唯一的源頭
神所造皆為善
神全能、全善
沒有第二位原初力量
在這樣的宇宙觀下:
惡無法是「第二原理」或「第二神」。
惡不能是永恆力量,也不能是被造的善神的敵手。
然而,惡的確存在。
災禍存在、疾病存在、人互相殘殺、戰爭橫行。
這形成一個致命矛盾:
如果神能阻止惡卻不阻止,祂似乎不善。
如果神願意阻止惡卻不能阻止,祂似乎不全能。
如果祂既全能又全善,惡怎麼會存在?
這是基督教神學歷史中最難回答的問題,比三位一體更困難。
六、奧古斯丁的方案:惡不是「東西」,而是「善的缺失」
奧古斯丁(Augustine)曾迷信摩尼教十年,深知二元論的吸引力。他從柏拉圖傳統和聖經思想中提出革命性的答案:
1. 神只創造善
創造物沒有「惡」作為其構成部分。
上帝不可能創造邪惡的實體。
2. 惡不是實體
它不是某種黑暗能量,也不是一個存在的「東西」。
它是一種「缺乏」。
如黑暗不是一種物質,而是沒有光;
腐敗不是一種「新東西」,而是原本的秩序被破壞。
3. 惡來自受造者自由意志的扭曲
受造者脫離神所設計的秩序,就是惡的產生;
惡不是本體論上真實的力量,而是秩序的崩壞。
這個概念使基督教從二元論脫身。
七、自由意志辯護:惡是自由的濫用,而非創造的產物
若神創造一切皆善,那惡如何出現?
答案是:自由意志。
若自由是真自由
那它必然有選擇錯誤的可能
若沒有犯錯可能,那自由就不存在
因此:
> 神創造自由;惡不是祂創造的,而是自由意志偏離善所造成的結果。
神不消滅自由,即使這意味人可以作惡。
強行消除惡,也會消除愛與善行的價值,因為那些不再是自由選擇。
八、愛任紐-Hick:惡是靈性成熟的環境
愛任紐(Irenaeus)與 John Hick 反對把惡簡化為「自由意志錯誤」而已,他們提出另一架構:
世界是一個「靈性的鍛鍊場」
若無苦難,人不可能學習勇氣、同情、忍耐等德性
神創造的不是「完美人類」,而是「能被塑造的人類」
因此,惡是靈魂成長的必要條件。
這是另一種神義論,其邏輯並非排除惡,而是把惡視為道德成熟的基礎。
九、基督教對惡的分類與處理
基督教神學把惡分成:
1. 道德惡(Moral Evil)
人自由意志所犯的罪,如殺人、背叛、貪婪。
2. 自然惡(Natural Evil)
地震、海嘯、疾病,不牽涉人意志。
這類惡較難解釋,因此通常由愛任紐-Hick 系統處理(靈性成長說)。
3. 結構性惡(Structural / Social Evil)
制度、文化、歷史所累積的壓迫,如奴隸制、殖民壓迫。
這種惡不是個人意志,而是群體的扭曲。
基督教不同傳統對此三者有不同重點,但都一致拒絕「惡是神造的」。
十、為何基督教堅決拒絕祆教式二元論?
理由有三個層次:
1. 神論立場
若惡有自己的起源、力量或神格,那麼神就不再是唯一的創造者。
這違反《申命記》與《以賽亞書》的獨一神論核心。
2. 創造論
基督教強調「神看所造的一切都甚好」。
若惡有原初地位,那創造必然帶著陰影。
3. 救恩論
若惡是獨立神力,基督的救恩就無法完全勝過它。
基督教末日不是「兩神大決戰」,而是:
> 上帝恢復宇宙秩序,使一切邪惡被糾正,並非擊敗另一位神。
因此,二元論對基督教而言是「異端」而非「替代方案」。
十一、結語:獨一神論比二元論更困難,但神義論因此更深刻
二元論提供了一個非常直觀的答案:
> 惡有自己的源頭,與善並存。
而基督教的回答則複雜得多:
惡不是神造的
惡不是實體
惡來自自由意志
恩典能救贖惡
惡的存在促進靈性成長
神終將消除惡,但不取消自由
基督教因此形成史上最深入的神義論傳統。
其優點並非提供最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最完整的宇宙解釋,使惡「有理由存在」、但又不成為永恆的力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