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亞齊:歷史、宗教與自治的特殊地位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印尼亞齊:歷史、宗教與自治的特殊地位 一、地理與歷史背景 亞齊(Aceh)位於 印尼蘇門答臘島(Sumatra)西北端,面向印度洋,地理位置對歷史貿易具有戰略價值。其特殊性不僅在於地理,更在於歷史自主與文化獨特性。 亞齊地區曾經是 亞齊蘇丹國(Sultanate of Aceh) 的核心領土。亞齊蘇丹國約於 16世紀初建國,成為全球大航海時期東南亞的重要商港與海上強國。亞齊港口在香料貿易、海上絲綢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財富與航運實力使其在區域具有相對獨立性。 宗教:亞齊自建立以來信奉 伊斯蘭教遜尼派,成為印尼最早接受伊斯蘭的地區之一。伊斯蘭法(Shariah)在蘇丹治下具有強制力與社會規範功能。 經濟與社會:依靠香料、樹膠、橡膠及海運貿易,亞齊形成城邦式自治結構,蘇丹與地方酋長(Uleebalang)互動,維持地方秩序與財富分配。 亞齊的歷史自主性為其後世社會、政治認同奠定基礎,使其不甘於僅為印尼共和國的偏遠省份。 二、印尼建國後的政治地位 印尼於1945年建國,採取建國五原則(Pancasila) 作為根本理念。 這五原則最早由蘇加諾在 1945 年提出,後來寫進《1945 年憲法》序言,成為印尼的國家根本理念。內容如下: 1. 信奉唯一的上帝 (Ketuhanan yang Maha Esa,實際執行面是要求人民一定要有國家認可的六種宗教信仰之一即可,無神論者就違法。) 2. 公正與文明的人道主義 (Kemanusiaan yang adil dan beradab) 3. 印尼的統一 (Persatuan Indonesia) 4. 由智慧與協商領導的民主 (Kerakyatan yang dipimpin oleh hikmat kebijaksanaan dalam permusyawaratan/perwakilan) 5. 為全體印尼人民謀求社會公正 (Keadilan sosial bagi seluruh rakyat Indonesia)。 亞齊因其伊斯蘭文化深厚,對印尼以世俗原則立國感到不完全認同。尤其是在宗教法律與自治權方面,亞齊居民希望維持傳統的伊斯蘭規範。 獨立運動:亞齊於建國後的近 60年間,曾多次發起獨立運動,主要由 自由亞齊運動(GAM, Gerakan Aceh Merdeka) 領導。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