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穆罕默德(一):從文盲商人到伊斯蘭創立者的形象建構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製造穆罕默德(一):從文盲商人到伊斯蘭創立者的形象建構 在人類歷史上,塑造領袖與偶像是一種普遍現象。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被稱為「太陽王」,其形象由宮廷、文人、畫作與國家宣傳共同打造,成為權力與神聖象徵。英國歷史學家彼得.柏克(Peter Burke)在《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台灣譯本:《製造路易十四》)中詳細分析了這種形象建構的歷程。類似地,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也被後世塑造成新教的偉大改革者,其形象、言行與象徵意義經由宗教歷史、印刷品、畫像與宣傳逐步凝塑。這些例子提醒我們:歷史人物的形象往往經過人為建構,涉及宣傳、文本改動與社會需求。 穆罕默德(Muhammad, 阿拉伯文 محمد)作為伊斯蘭教創立者,其歷史形象同樣經過多層建構。從一位出生於麥加(Mecca, 阿拉伯文 مكة)庫雷什(Quraysh, 阿拉伯文 قريش)部落的孤兒商人,穆罕默德最終被塑造成神聖的先知、政治與軍事領袖,成為伊斯蘭信仰的核心人物。歷史學與文本批評揭示,穆罕默德的形象不只是其個人生活的寫照,更是透過口述傳承、文獻編纂、教義塑造與文化需求逐步建構起來的。 一、歷史背景與穆罕默德的早年生活 七世紀的阿拉伯半島,政治分散、部落割據、貿易活躍。麥加作為商業與宗教中心,庫雷什部落控制卡巴(黑石天房,Kaʿba, 阿拉伯文 الكعبة),掌握經濟與宗教資源。穆罕默德出生於庫雷什貴族家庭,但父母早亡,由祖父及叔父撫養長大。他年輕時以文盲身份從事貿易,熟悉阿拉伯半島各部落的商業與社會網絡。 穆罕默德的社會地位雖不至於顯赫,但他的品格與誠實(稱為 al-Amin,阿拉伯文 الأمين,意為「可信者」)使他在商界與部落中獲得信任。這種個人聲譽為後來其宗教領袖地位奠定基礎。歷史上,他仍是凡人——一位文盲商人、孤兒、部落成員,但其言行開始被部分追隨者注意與傳誦。 二、啟示與口述傳統 穆罕默德在約四十歲時據說接收到天使吉布里勒(加百列,Gabriel, 阿拉伯文 جبريل)的啟示,成為先知。由於穆罕默德本人不識文字,這些啟示依靠弟子與跟隨者口述傳播,最終被記錄下來,形成《古蘭經》(Qur’ān, 阿拉伯文 القرآن)。口述傳統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1. 確保啟示不失:弟子將每段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