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一位穆斯林航海家的傳奇與信仰之力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鄭和的穆斯林身分,讓他在異域找到共鳴,讓明朝的龍旗飄揚在遙遠的海岸。























鄭和下西洋:一位穆斯林航海家的傳奇與信仰之力

在15世紀初的明朝,一位名叫馬三寶的穆斯林,後被賜名鄭和,帶領著龐大的船隊,從南京的龍江船塢揚帆出海,開啟了人類航海史上最壯麗的篇章之一:七次下西洋。這不僅是一場跨越印度洋的貿易與外交之旅,更是一段由信仰、文化與勇氣交織的傳奇故事。

鄭和的穆斯林身分,以及他麾下幾位得力幹部的宗教背景,成為這場偉大航行的隱形舵手,引領船隊穿越風浪,連繫東西方文明。

從雲南到大海:

鄭和的穆斯林根源

1371年,馬三寶出生於雲南昆陽一個回族家庭。他的祖父與父親皆為虔誠穆斯林,甚至據說曾朝覲麥加,家族姓氏「馬」承載著伊斯蘭文化的印記。年幼的馬三寶因戰亂被俘,入宮成為太監,但他的信仰從未動搖。永樂帝朱棣看中了他的才幹與忠誠,賜名「鄭和」,並委以重任,領導前所未有的遠洋航行。

鄭和的穆斯林身分並非僅是個人標籤,而是他與印度洋世界對話的橋樑。當時的印度洋由穆斯林商人主導,阿拉伯、波斯與印度穆斯林的貿易網絡如同一張無形的網,連繫著馬六甲、古里、霍爾木茲直至天方(麥加)。鄭和熟悉伊斯蘭文化、阿拉伯語(或通過通譯)以及宗教習俗,這讓他在與異國統治者交涉時如魚得水。他的船隊不僅載著瓷器、絲綢,更承載著明朝對外邦的善意與威嚴,而他的信仰則為這份善意增添了親近感。

下西洋還是下南洋?一段名稱的誤會

很多人疑惑,為何航向東南亞與印度洋的旅程被稱為「下西洋」,而非「下南洋」?這源於明朝的地理觀念。在當時,中國以中原為中心,凡向西南方航行的地區,無論是東南亞還是更遠的阿拉伯,都被統稱為「西洋」。南洋(東南亞)只是西洋的一部分。

鄭和的航程從南洋的爪哇、馬六甲,延伸至印度古里、阿拉伯的霍爾木茲,甚至觸及東非與天方,遠超「南洋」範疇。因此,「下西洋」不僅是地理描述,更象徵著明朝對廣闊未知世界的探索。

信仰的舵手:

鄭和與穆斯林幹部的故事鄭和的船隊規模空前,動輒數百艘船、數萬人,堪稱海上移動的城邦。管理如此龐大的隊伍,離不開一群得力幹部,其中不乏穆斯林背景的同伴。他們的宗教身分在航行中成為關鍵助力,猶如暗流推動巨輪前行。

洪保:

忠誠的副手洪保,鄭和的副使之一,據推測也為回族穆斯林,來自雲南。他的信仰讓他在與馬六甲蘇丹(一位穆斯林統治者)談判時,展現出天然的親和力。1409年第三次航行,鄭和船隊抵達馬六甲,洪保代表鄭和與蘇丹帕拉梅斯瓦拉(Parameswara)會面。據《馬來紀年》記載,雙方因共同的宗教背景迅速建立信任,馬六甲成為明朝的忠實朝貢國,後更在鄭和支持下發展為印度洋貿易樞紐。洪保的穆斯林身分,讓他在談判桌上不僅是明朝使者,更是文化與信仰的共鳴者。

馬歡:筆下的伊斯蘭世界

馬歡,一位通曉阿拉伯語的穆斯林通譯官,隨鄭和多次出海,撰寫了《瀛涯勝覽》,記錄航行中的風土人情。他在書中詳細描述了天方(麥加)的宗教習俗,如朝覲與克爾白(黑石天房)的聖潔,這不僅是對伊斯蘭世界的觀察,更反映了他作為穆斯林的虔誠與共鳴。馬歡的語言能力和宗教知識,讓鄭和的船隊能精準理解當地文化,避免衝突。例如,在古里(今印度喀拉拉邦),馬歡與當地穆斯林商人談判,確保了香料與瓷器的順利交易。他的筆,讓後世得以窺見鄭和航行的輝煌,也讓伊斯蘭世界的風貌融入明朝的視野。

哈三:

朝覲的使者哈三,另一位穆斯林軍官,據說在第七次航行(1431-1433)中負責與天方(麥加)的聯繫。當時,天方由馬木留克王朝間接控制,通過麥加謝里夫管理。哈三的穆斯林身分使他在紅海港口吉達與當地官員的互動中游刃有餘。據傳,鄭和船隊可能協助運送朝覲者或物資至麥加,哈三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他的努力不僅鞏固了明朝與馬木留克王朝的外交關係,還讓天方的奇珍異寶(如乳香、沒藥)源源不斷運回南京。信仰與使命的交響鄭和的穆斯林身分與他的幹部們,猶如船隊的羅盤,指引航向未知的彼岸。

在馬六甲,鄭和與蘇丹共話信仰,奠定貿易聯盟;在霍爾木茲,他以伊斯蘭的誠信原則與波斯商人議價,換來寶石與香料;在天方,他或許未親抵麥加,但通過吉達的港口,將明朝的善意傳遞到伊斯蘭聖地。

這些互動中,鄭和的信仰讓他不僅是明朝的使者,更是印度洋世界的「自己人」。特別是在第七次航行,宣德帝時期(1431-1433),鄭和年事已高,卻仍肩負重任。這次航行規模雖不如永樂帝時期浩大,但目標更聚焦於維繫朝貢體系。天方的馬木留克王朝,作為伊斯蘭世界的強權,對鄭和的到來表示歡迎。據《明史》記載,鄭和帶回的貢品中,有來自天方的珍寶,這背後是穆斯林幹部們的努力—他們以共同的信仰,化解文化隔閡,促成外交與貿易的雙贏。

傳奇的終章與永恆的回響

1433年,鄭和的船隊從天方返航,據說他在途中病逝,結束了這場跨越28年的海上史詩。他的穆斯林身分不僅幫助他完成了七次航行,更讓明朝的影響力遠播印度洋,促進了東西文明的交融。他的幹部們,如洪保、馬歡、哈三,憑藉信仰與才幹,成為這場傳奇的無名英雄。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不僅是船隊與風浪的搏鬥,更是信仰與使命的交響。他的穆斯林身分,讓他在異域找到共鳴,讓明朝的龍旗飄揚在遙遠的海岸。從南洋到西洋,這段航程不僅丈量了海洋的寬廣,更丈量了人類對未知的勇氣與包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具有深刻神學與政治學涵意的悔罪詩 聖經詩篇第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