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東正教的帝國陰影與自由的延宕

 【丁連財的神學與宗教研究論述】俄羅斯——東正教的帝國陰影與自由的延宕








一、從拜占庭的火焰到北方的十字

西元988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Vladimir the Great)在第聶伯河畔受洗,全國貴族與民眾被迫一同下河成為基督徒。這不是一次靈性的覺醒,而是一場政治的受洗——一個民族被納入拜占庭的精神秩序。自此,東正教與俄羅斯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東正教的信仰以神秘與儀式為核心,教會不是公民社會的一部分,而是權力的神聖化者。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在公元1492年被鄂圖曼突厥帝國大軍滅亡後,俄羅斯視自己為「第三羅馬」,自詡承繼真信仰的最後堡壘。這種「救贖的使命感」成為後世專制的神學根基——沙皇不僅是國王,更是受膏的牧人;背叛君主,等同背叛上帝。

二、伊凡雷帝(恐怖者伊凡)與宗教恐懼的體制化

16世紀,伊凡四世(Ivan IV, the Terrible)將教會完全納入皇權之下。他的「祕密警隊」(Oprichnina)以清洗異端與叛徒之名進行殘酷鎮壓,連修道院也難逃搜捕。自此,俄羅斯的宗教不再屬於人民的信仰,而成為王座的護符。

同時期的西歐正經歷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然而俄羅斯的信仰世界仍封閉。印刷術的傳入引起恐懼,閱讀《聖經》是少數神職與貴族的特權。信仰不是啟蒙的起點,而是服從的語言。

三、牧首尼康改革與「舊禮派」的悲劇

17世紀,莫斯科牧首尼康(Patriarch Nikon)推行禮儀改革,試圖將俄羅斯教會儀式與希臘本源對齊,卻激起強烈反彈。成千上萬的信徒——「舊禮派」(Old Believers)——拒絕接受新儀式,寧願被逐、被殺,也不願改變畫十字的方式。

1666年教會會議宣告舊禮派為異端,許多村落被焚、教士自焚殉教。這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場因「宗教純粹」而導致的大規模自滅,也象徵信仰自由的萌芽被扼殺於搖籃。

四、彼得大帝:啟蒙的專制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r. 1682–1725)帶來了現代化與啟蒙語言,但他的改革同時徹底世俗化了教會。1721年,他廢除牧首制度,設立「神聖會議」(Holy Synod),由國家官員監管。東正教自此淪為國家機構的一部分,成為「神聖的部門」。

彼得的啟蒙,是為了國家而非個人。他開放教育、引進科學、修建聖彼得堡,但他不容異端或自由思想。俄羅斯的「現代性」因此帶有矛盾性:形式上擁抱理性,本質上仍是威權。宗教自由被視為對國家統一的威脅,而非人權的體現。

五、從羅曼諾夫(Romanov)王朝到革命:信仰的囚徒

18至19世紀的沙皇政權與教會關係密不可分。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以虔誠著稱,創立「神聖同盟」(Holy Alliance),宣稱以基督信仰為歐洲秩序的根基;但他也維持對天主教與新教的嚴格管控,禁止猶太人遷居城市。

在農奴制的社會裡,神父往往是地主的代言人而非良心的守護者。東正教神學院不教授批判思想,只有順從與禮儀。當19世紀的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傳入俄國,許多知識份子以文學對抗神權與帝權。托爾斯泰(Leo Tolstoy)最著名——他主張基督的愛與非暴力,但被教會革除教籍。他的遭遇揭示了俄羅斯宗教的本質:信仰可以救贖靈魂,卻不得觸碰制度。

六、蘇聯的無神論與地下教會

1917年革命後,列寧與他的布爾什維克黨視教會為封建遺毒。東正教被剝奪財產、神父被逮捕或槍決,教堂被改作倉庫、劇院或博物館。信仰自由被顛倒為「信仰的否定自由」。

然而信仰並未消失。地下教會、秘密洗禮、隱蔽的聖像——成為無聲的抵抗。許多被流放的修士在西伯利亞荒原上抄寫祈禱文,用雪覆蓋的十字標誌依然存在。

七、蘇聯解體後的宗教復歸與新專制

1991年蘇聯瓦解後,俄羅斯迎來短暫的宗教復甦。教堂重建,聖像重現,東正教重新成為民族身份的象徵。然隨著普丁(Vladimir Putin)政權鞏固,教會再度被吸納為政治工具。牧首基里爾(Patriarch Kirill)公開稱讚普丁是「神賜的領袖」,教會支持政府鎮壓異議、干涉文化政策。

今日俄羅斯法律表面保障宗教自由,但只承認「傳統宗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與佛教。新興教派如耶和華見證人被取締、傳教士被驅逐。信仰自由再次變成受國家恩准的權利。

八、結語:從順服到良心

俄羅斯的宗教自由史,不是從黑暗走向光明,而是在陰影中學會呼吸。它經歷了從教權到君權、從專制到無神、再從國家無神論回到政教合流的循環。

在這片幅員廣大的土地上,信仰從未真正屬於個人,而是帝國靈魂的延伸。真正的宗教自由——那種來自良心的自主——仍像西伯利亞冬夜中的微光,微弱卻不滅。

正如詩人曼德爾施塔姆(Osip Mandelstam)所寫:「人可以奪走我們的家園,卻奪不走我們的祈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連財讓你30分鐘搞懂基督信仰的教派歷史與神學用語 請不要再亂翻譯了

從洛杉磯焚城大火談神學與宗教

各種中文版聖經比較